赵云皱着眉头,义正言辞道,“自我随先帝以来,大小战事,无不当先,今北伐在即,若丞相不让我做这个先锋,我便一头撞死在这个柱子上。”
诸葛亮看看赵云,再瞧瞧刘镡,有些无奈。
不用赵云,一则是其年事确实已高,二则陛下向其索要赵云,若不予,则也无法面对陛下支持其北伐的恩情。
“唉!”诸葛亮叹息一声道,“子龙莫忧,并非是我不用你,只是......”
诸葛亮再次叹息一声,先帝后期确实对赵云有些轻视了,总以贴身侍卫待之,连带着自己也是如此。若不是陛下索要,自己用之也就用了,但如今陛下开口,自己却不知怎么解释了。
只得求助的看向刘镡。
刘镡笑了笑,赵云的脾气,果然如此之倔。
于是道,“赵将军毋要责怪丞相,相父不点你的将,是朕的主意!”
赵云闻之,将目光转于刘镡,强压心中怒气,跪道,“陛下,臣求陛下看在往日情分上,准许臣随丞相北伐杀敌!”
众大臣交头接耳,或窃窃私语,或谈起摇头。同时在他们心中浮现了一句话,难道这就是久负圣恩必成仇?
刘镡环顾四周,凝视诸葛亮道,“相父,诸位爱卿,朕前些日子不幸上了脑袋,在昏迷之时,梦到自己儿时陷入敌境之时。”说着他抽泣一下道,“在梦中,朕深陷敌境,周身兵刃交戈,血溅至朕的脸上,是子龙叔父,单枪匹马救朕于水火,朕才有今日这般安坐。其后更是护先帝,再夺我于江东。正如其所说,自子龙叔父跟随先皇以来,大小战事,无不当先,朕以为,子龙叔父之功,足矣媲美先皇虎之上将!”
刘镡说完,问道,“相父,诸位爱卿认为朕所言对否?”
“陛下,臣以为陛下所言极是,赵将军功勋卓著,堪称虎之上将!”
“陛下所言极是!”
对于武将而言,为朝廷建功是他们的夙愿,建了功却不封赏,谁也不想如此,赵云的境遇,说不上就是以后的自己!因此,一时间,许多些武将,都出声附和。
诸葛亮再次忘了眼刘镡,脑中浮现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情形,那时刘备在弥留之际,是多么的希望刘禅能够有自己的主意,可多年以来,在政务上,皇帝根本就没有一丝主见。
自己作为臣子,对这种情况可是即高兴又忧愁!
高兴的是皇帝没有主见,政事单凭自己做主,能够促使自己政令畅通,完成北伐大计。
忧的是,自己并不想当佞臣,皇帝毫无主见及建树,长期下去,对自己是不利的!
这两天皇帝居然接连向自己提出要求,诸葛亮抚了抚胡须,暗道,且看陛下后之表现吧!
于是俯首道,“陛下所言甚是!”
刘镡微微点头,看来自己确实是想多了,这不,群臣还是蛮听话的嘛。
“赵云听旨!”
此时的赵云完全愣了,他不明白皇帝为何与前些日子不一样了?
“子龙,陛下让你听旨呢!”诸葛亮不禁提醒道。
“哦!”赵云再次叩首道,“臣领旨!”
刘镡道,“朕拜奉赵云为上将军,奉顺平侯,皇帝太傅,受朕武艺。罢其长子御林军副统领一职,着虎贲中郎将,准许其随丞相北伐建功!”
赵云抬起头,懵逼了!半响他看看刘镡,“陛下......”又望着诸葛亮,紧张道,“丞相,这,”
也难怪,自己渴望建功不就是想要如此功名吗?突然受封,顿觉不可思议,更加不能相信!
诸葛亮笑道,“子龙,还不领旨谢恩?”其实在他的心里,还是很看重赵云的,比起关张二将来,赵云可是更加尊重他的。
有了诸葛亮的话,赵云这才相信了,急叩首道,“臣拜谢陛下天恩!”
刘镡点点头,道,“子龙叔父快请起吧,朕欲习武艺,你可愿意?”
赵云再拜道,“谢陛下不弃,臣愿意!”
众臣此刻纷纷朝着赵云拜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