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略作思索道,“怎么说呢?臣觉得这倒真是一个陛下与士兵们亲近的方法,却是能够提高士气!”
刘镡笑了笑。
今日的第二站,是司兵营,负责接待他们的是这里的最高负责人,司兵中郎将,赵义安。
“陛下,您看,臣已照您吩咐,对整个司兵营做了改造,且丞相也是大力支持的,还拨了改造所需的钱粮!”赵义安小心的跟在皇帝三人身后说着。
“哦?”刘镡惊诧了一番,他曾是临下朝之时将卷轴塞进赵义安手中的,并未公布,“相父也看了?他赞同了?”
“是啊!丞相还说,陛下这些改造,都有利于提升兵器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应当立即着手改造,当下便拨了钱粮,有钱有粮,臣就招募人手,日夜赶工,终于在几日前,恢复了兵器的制造!“说着,赵义安指向左手边再道,“陛下,您瞧,这是长戟戟头不见打造所,那边是长刀制造所,还有那边是长剑制造所,还有弯弓、箭头等制造所,按照陛下吩咐,已经全部分离开来,其中的师傅们,只专攻一项,而且也严格规定了尺寸,虽然这几天师傅们的效率都下降了些,但臣相信,过些日子,兵器制造的速度会大大提升的!”
“是啊,术业有专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刘镡走到长剑制造所,看到其中一个师傅正在铁砧上锻打着,时不时的拿起身边放着的木板,木板长约一米,宽约二指,其上刻着一些刻度,用它丈量着锻打的长剑雏形。
另一个师傅,锻打的长剑也已经颇具规格了,他每锻打几次,就会将长剑两边的剑刃放在身旁的水槽中淬火一次,如此不断重复着。
“陛下,臣已经差人试验了,您提出的局部淬火确实好用,剑刃的淬火次数多于剑身,剑身软,剑刃硬,与以前的刀剑对砍来,居然不会卷刃,也不会断。”赵义安兴奋的说道。
“当然,都说了好铁要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理!对了,现在这些师傅们的粮饷是怎么发放的?有没有奖励啊?”刘镡就像是一个大领导视察工地一般,提了一些问题。
“粮饷?这个是同意发放的,每月一个师傅四个帮手,标准是二十五人的口粮,分配下去,师傅多一些,助手相对少一些。至于奖励吗?还没有这个先例!不过惩罚倒是有,若是完不成任务,会克扣粮饷的。”赵义安解释道。
刘镡摇摇头道,“这样不行啊,只惩罚无奖励,就会让师傅们失去动力,每日只完成个基本任务便可,这样吧,朕再提出个思路,你去找相父商议一番,看能否行得通。”
“陛下请说!”赵义安俯身作揖道。
“发放的基本粮饷不变,另外设立奖励项目,比如那位师傅在同领域做的好,那就奖励他;哪个提出了些好的想法或者建议,也奖励他,具体的数量由你们商议来定,但朕的目的是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不要干得好干得不好都一样,明白了吗?”刘镡说道。
“臣明白了!”赵义安不是笨人,当然明白皇帝的意思,“臣下去就和几个负责人商议,尽快想出一些办法,报于丞相!”
“赵中郎将,你这里暂先试行一段时间,朕敢保证,这些用作奖励的钱粮,一定能够超值回报的!”刘镡肯定道。
出了司兵营,望着面前的已经收割完毕的稻田,刘镡问赵云道,“子龙叔父,您可知道距离这里最近的炼铁所,在哪里啊?”
赵云指着南方道,“距离这里三百余里,陛下您这是要去瞧瞧吗?”
“嗯,铁对军队的作用,实在是重要,朕是想去看......不过三百余里,确实有些远了,叔父年事已高,不宜再做马上劳顿了!”刘镡摸了摸怀中的丝帛卷轴,神情可惜的说道。
赵云用力的拍了拍胸膛道,“陛下,臣戎马一生,区区三百余里,何在话下,陛下若真想去,臣定相随保护,臣也怕陛下和皇后会吃不消啊!”
刘镡知道,赵云最不想听到的就是别人说他的年纪。
刘镡再望向皇后,一身便装的皇后抚了抚额头秀发,笑道,“陛下,臣妾也没有那么娇气!”
“好,咱们出发!”说完,刘镡拍了拍马背,座下马匹朝着南方绝尘而去。
皇后赵云亦是如此,紧随其后。
“陛下,臣现在可以确定陛下真的改变了!”赵云大声道。
“为何?”刘镡头也不回的问道。
赵云再道,“陛下以前喜玩乐,好美色!那会这么劳顿的去关心兵器制造和炼铁呢?”
“呵呵!”刘镡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