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产业升级
如今大宋疲敝,军备不兴,德政不张,果真只是天子一人罪孽耶?
岂不闻,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大宋疲敝的根源在哪里?
众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
能在儒道上有所建树者,对世情都有一定的认知,绝不是只会读书的穷措大。
“贼不在彼处,而在尔等的耕读传家!”
轰!
王宇轻轻一句话,却如乳虎啸谷,却如九天龙吟,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盖过了刚刚少年中国说的声势,直如顽童一杆子捅了马蜂窝,无数士子炸裂。
众多士子不敢相信王宇竟然说自己是贼。
耕读传家是无数士人标榜自家美德的谦辞,何时竟成了评价贼寇的证言?
众人怒了!
纵然是「今圣」、「天下师」,纵然是大家爱戴的凌霄先生也不能如此辱及家门。
一时间桃花洲上竹林内众人哗然、头皮炸裂,扶地而起,几欲喷薄。
上官文渊等人不禁骇然,不知王宇为何如此刺激众人,狄怀玉更是冲着维持秩序的衙役打了手势,准备弹压。
就在众多脾气暴躁士子闹出来之际,就见王宇反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某亦曾是贼,却已金盆洗手!”
金盆洗手这种字眼看过王宇写的武侠小说的诸生自然是熟悉的,原本想要喝骂叫嚷的家伙们,听到王宇自黑,最后还是和自己站在一起,心头怒火尽去,有些人甚至笑了起来。
王宇是士林的“今圣”,享受着士林的荣誉、拥戴的同时,自然也不能背叛自己的阶层。
王宇在众人还未做出更多反应之时,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自始皇一统华夏以来,历朝历代为何鲜有逃出三百年一轮回怪圈者?”
这就是一个众人熟悉的问题了,就在有人想要回答时,王宇却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不是王宇不懂互动,而是,台下人太多,没那么时间让他们隔靴搔痒,不敢触及根本问题的敷衍毫无意义。
“国朝建立之初,战乱、灾祸,致使十室九空,造成了地多人少之局面,只要上位者不昏聩,人人有地种,人人有饭吃,则盛世频现。如隋开皇之治,唐贞观之治。
然则,随着社会安定、民生富足,人口开始大量繁衍,诸人能力有短长,谋家富贵有强弱,土地兼并不可避免。
世间就出了荒唐事。
小民无地可种却要服徭役、缴赋税;
皇室、勋贵、士林掌握大量土地却不缴税、不服徭役;
如此数代积累,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原本教化万民的孔孟儒学成了跻身富贵的敲门砖。
诸公读书、进学不再以修身、齐家、强国为己任,而已黄金屋、颜如玉为读书目标,贪官污吏大行其道、奸商腐儒沆瀣一气;
曰师曰弟子言者,不看是否有传道受业解惑之功,唯看官场能否有助力,如此藤蔓勾连,左右朝局,昏政跌出。
国朝失了匡正邪路之根基,失了赋税之来源,以致贪官横行,冤狱频现,万民怨怼,而国无养兵之银,民无果腹之粮,内不能弹压民变,外不能抵外辱,如此国恒亡!”
王宇的话一刀见血,有些人听了深思,有些人不认同却保持沉默,有些人听了如被踩了尾巴的猫,想跳起来辩论,想要说有功名的读书人不纳税是天理,是国朝与士林共天下。
看看那些面目潮红,想要辩驳的士子,王宇没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只是冲着他们淡淡撂下一句:“若诸生家中土地均为自家营生所得,未有小民投献之地再来与某辩驳不迟。”
只一句话就让众人闭嘴了,有功名的读书人家里,怎么可能没有投献的土地?
便是自己不贪,也架不住亲戚宗族请托,替他们挂名避税。
恰恰大家都知道,这是绝不能放到台面上说的,概因吃相太难看,有违自己读的圣贤书,有违士大夫的道德与良知。
看看会场中群情激奋却又讷讷不敢言的人群,王宇淡淡笑道:“诸位,不要以为某在嘲笑你们,在揭你们的伤疤,某请诸位不辞千里来此,又在今日这个场合提出此事,只是想告诉各位,『耕读传家』这个活法,已经太老朽、太低级可以抛弃了!我辈中国少年,今后当换个活法!”
这世间最让人讨厌的不是看不出问题的人,而是看哪都是问题,却没有办法改变的人。
王宇深知此点,只是聊聊数语,已经让人群如坐过山车一般,经历了炸锅、平静、昂扬期待。
“请先生教我!”
大儒陆海峰当先站起来躬礼!
“请先生指教!”
大儒颜渊起身施礼,还不忘踢了身旁当代“衍圣公”一脚。
“请圣人广传教化……”
新任衍圣公只不过是个七岁孩童,一开口就出了漏子,不过也无关紧要,很多士子有样学样,起身如“衍圣公”一般大喊,“请圣人教化……”
王宇眼神从人群中扫过,各地士子侧耳聆听,便是各方探子、各国使节也在探身眺望,手中更是拿着浸了墨汁的毛笔准备记录。
这些理论上的东西是无妨的,王宇并不准备把一些碍眼人士请出去,而是酝酿了一下情感,声音如黄钟大吕般传了出去:“诸位,换个活法,做于国、于家都有助力的正儒,不妨从各家的产业升级开始。”
产业升级这是一个新的概念。
此时大宋依旧是封建社会下的小农经济,纵然有工坊出现,也并未普及、触及大宋根本。
引入资本、工业化概念,有广阔的蓝海。
“产业升级?这是何物?”
“先生所言,某不慎明白!”
“知儒兄,某却是有点明白先生的意思了……”
一众士子私下议论,有些茫然,有些则有些感悟,那些人曾在山东进行灾后重建,曾在神机营驻地听过王宇普及经济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