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傕深感意外,他虽然知道牛辅迟早会派人前来的,只是没想到来人这么快,而且来的还是监军贾诩。
“文和,盟主派你前来,所谓何事?”
“将军,我此次前来并非是牛辅所托,而是我甘愿前来。”
“这又是为何?”
“将军,牛辅其人胆识薄弱,统帅能力一般,倚靠二十万大军却撼动不了长安城一步,他还刻意隐瞒诸位盟友,过于自大。所以我决定投靠将军,若将军不弃,我愿在将军帐中为将军辅军。”
李傕听后大喜,他早就对贾诩的才能钦佩一二了,只是碍于董卓统治时期,牛辅深得董卓喜爱,本应前途无量,只是董卓在长安城中反倒被吕布所杀,以至于他们身为董卓的部下,却面临着被朝廷清算的可能。
所以他们才不得已掀起了反攻朝廷的打算,当然这一切少不了贾诩的推波助澜,彼时的贾诩身为牛辅的辅军,所出之计也只是为了让牛辅成为下一个董卓,这样他的地位也会得到提高。
只是牛辅太不中用了,无论是为人处世的能力,还是指挥作战的能力,都远不及董卓,所以这一路上光整合多方军队就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尤其在陕县的时候,当时李傕,郭汜,牛辅还有贾诩为了决出谁是盟主的问题,耽误了太久时间。
彼时董卓之死的消息刚确认没几天,身为董卓女婿的牛辅占了大义之名,但军中更看中的是统帅的能力,所以李傕郭汜当然不让,只是后来贾诩在其中调和,才让牛辅最终夺得了盟主之位,可也浪费了不少时间,让朝廷多了几分准备。
不过李傕其人比牛辅大度,并不在乎贾诩曾经为牛辅效力的事情。
“文和能够加入我军,真是我军之大幸,我观之盟军等人,皆是庸碌之辈,唯公一人,才是真正的才华横溢之人。”
“此番公弃暗投明,我必依公之计,谋求大业。”
贾诩深知李傕其人的能力,所以对其今日表现并不意外,如果说盟军谁有董卓当初之风范,毫无疑问,那人就是李傕,所以董卓才会将他的精锐部队交予李傕管理。
贾诩深知自己既然已经弃暗投明,那接下来的所作所为应当是为李傕所想,而不是为盟军。
盟军解散已经是必然事情,如何借助盟军此刻威势替李傕争取最大利益才是他此刻最为关键之事。
“我有一计,可以助将军。”
“文和请说。”
“将军可以向牛辅要求主动进攻长安西城门,我会为将军搭桥牵线,到时等将军部队抵达长安城西城门时,我在前往将军处,彼时趁着其它盟军正在攻城之际,将军可施金蝉脱壳之计,劫掠三辅地区,前往陈仓一带。陈仓所处位置,西可取凉州,南可下汉中,东可观长安变化。”
“可是,文和兄,陈仓城池固若金汤,城坚粮足,两年前王国围攻陈仓城时,整整围攻了八十天都没有拿下,虽然我的部队要远强于王国的部队,可时间一长,等朝廷的危机解除,必然来救援,到时候岂不是两相为难。”
李傕早就打算好了,若攻不下长安城,则前往凉州地区,可从未考虑过陈仓城。
“将军有所不知,两年前王国进攻陈仓城时,的确牢不可破,可董卓去年年末修建郿坞的时候,为了提高修建的速度,从附近几座城池调遣了大量的农夫,其中就有不少陈仓城的,其次董卓在郿坞囤积的粮食,武器装备,乃至于士兵,大多数也是从陈仓取得的,所以如今的陈仓城早已不似当年,将军一旦率大军围城,陈仓城池缺少外来支援,必然无法守住”
“彼时将军依靠陈仓,郿坞两城,互为犄角,控制着右扶风地区,也算得上一路诸侯。”
“将军可能尚未知道,徐荣部队根本就没有参加这次围攻长安城的行动,所以从一开始,将军等人就被牛辅给欺骗了。”
“所以既然牛辅可以欺骗将军,那将军就无需顾忌其他人的看法。”
李傕听到贾诩的话,惊愕不已,他本以为盟主只诓骗了他们军营被袭之事,却不想徐荣未参战之事,盟主也未告知他们。
“牛辅这厮,没想到为了给董卓报仇,却如此行事,真当可耻,枉我还一心想着为其破城,结果现在看来,却是我多情而已。”
贾诩也不想揭穿李傕的面目,此间盟军除了牛辅,谁还真的是为了董卓报仇,他们只不过是为了当下一个董卓而努力罢了。
“将军所言极是,所以将军就更没有必要为牛辅卖力了,长安右扶风地区久未经战争,百姓手中尚有余粮,所以此番劫掠至少可以稳住军中许久。拿下陈仓城后,将军可以命手下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做打算。”
“文和兄,此计甚妙,有公助我,我必将取得陈仓。”
“那文和兄,我现在就让李暹前去牛辅军中,说明我要前去长安城西城门的事情,到时候拜托公助力一二。”
“是,将军。”
在交代完全部事情之后,贾诩便离开了李傕军队,前往牛辅军中。
待贾诩走后,李傕则叫来了李暹,让他前去牛辅处。等李暹走后,他又叫来了另外一个使者,让其前往郭汜处。
李傕想要从围攻盟军中脱身,则必须稳住郭汜,因为他需要这群盟军为自己大军劫掠三辅争取时间。
看到贾诩归来的牛辅很是高兴,询问贾诩,李傕军队的意见,贾诩则编出了一套谎话,很快就说服了牛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