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见那妙华寺了吧,那就是和尚吃斋念佛,有时接济中穷众的地方,现在也没人去喽……”说完看着屋外,似乎在顾忌着什么。
子临此时也没觉得异常,接口说道,“世间兴衰就是如此了,菩萨也不例外,对了,大叔,这个城里怎么人这么少啊?”
这倒是实话,子临一路走来,发现这城里有些民宅都空着没人,整个城也显得生气不足,想来有些古怪。
“唉,还能怎么样,都逃难去了呗,剩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些不舍老祖宗的地盘,故土难离的人了。”老汉说完转向厨房喊了一声,“闺女啊,饭快了没啊?”
子临示意不必着急,继续说道,“小道也没见这里有什么灾难啊,怎么,还有别的说道不成?”
“哼,说道,说道多了去了,我给你慢慢说,你听听就知道了。”老汉正想说呢,妇人端着饭菜出来了,“老头子啊,这些烦心事儿就别提了,道长先吃饭吧。”
子临起身接过,“有劳婶婶了。”
妇人擦擦手,“这孩子,客气什么啊,赶紧趁热吃吧。”
子临哈哈一笑,不大的功夫就把饭吃完,白莲在厨房收拾,子临接着没说完的事儿继续问了起来。
“大叔啊,你接着给我说道说道,我这一直惦记着呢,”子临嘿嘿笑着,问大叔。
旁边妇人说话了,“唉,你这孩子,这些事儿听了白白的闹心,还有啥子好处。”
老头子摆摆手,“你看你,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小道士想听,咱就给他说说呗。”
子临挠挠头,这时白莲也收拾好了,出来搬个凳子坐下,托着下巴,听他爹给子临怎么说。
“以前啊,这儿也算风调雨顺,没灾没险的,对了,那时候妙华寺的和尚还在呢,后来就一切都变了。”
“先是妙华寺莫名其妙的衰败,老和尚也不见了,等到了我们这辈的时候,竟然时常发起大水,先是小涛小浪,逐渐的,水也大了起来,再加上干旱什么的,没人愿意在这儿待了,都跑出去了。”
子临听后沉思了一下,问道,“大叔啊,这水是从哪儿发的啊?”
大汉指指方向,“就是那边的碧龙江,听老人说啊,江里是有妖怪的,我们是靠着妙华寺才安稳的待到现在,唉,谁知道呢,反正妙华寺也没了,妖怪老汉也没见过,就这样的光景,活到哪儿是哪儿吧,就是苦了莲儿了,这孩子硬是不走,非要留下来陪我们。”
白莲嘿嘿一笑,“爹,哪有什么妖怪啊,估计过几年就没事儿了,照样风调雨顺的。”
子临闻言笑道,“白莲姑娘说的正是,小道也觉得是这天时变化,估计一两年,天时正常起来,也就没事了。”
老汉看着白莲,眼里满是怜爱,“托小道士吉言了,莲儿心善,一定会平平安安的。”
闲聊了几句,子临起身道,“大叔,那我先走了,改天再过来混饭吃吧哈哈。”
老汉看着天色,“这会天都黑了,要不你就在这儿住下吧,外面路也不好走。”
子临一笑,“大叔放心吧,我时常在外流浪,不碍事的,改天吧,改天再来看大叔大婶,白莲姑娘,那在下就走了。”
白莲起身,“我送送你吧。”
子临摆摆手,“不用了,天都黑了,我自己能走,不用送了。”白莲也不勉强,在门口目送,看着子临的身影被夜色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