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仁人义士,听到欧阳曦的计策是以延续中华、兴我华夏为出发点而制定的,不由内心一暖,拱手道:“枝敏,你这种思路备很赞同,我们不能只考虑一时一世的兴替,而是要考虑国家和民族的长远。还请枝敏详细为我解说,这北民南迁的大计为何会关系到我国的兴衰传递呢?”
欧阳曦沉吟半响,似乎在组织词汇来解说这个颇为超前的事情,刘备倒是好耐心,就一直默默地等待。片刻后,欧阳曦终于道:“枝敏在匡庐学艺之时,经常夜观星象,研究我华夏的国运族望。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发现中枢紫微日渐倾颓,边陲天狼却有犯冲入主之势,于是常郁郁不乐。或许是上天垂怜,我做了一个怪梦,梦中所见所闻,让我获益匪浅。梦中,我看到一面魔镜,竟然能够放映出我中华未来的一些事情,虽然只是些许片段,却在梦醒后依旧清晰无比。在我国北方,生活着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他们现在虽然粗俗鄙陋,但却也能传承久远。这些异族迁徙兼并,随着历史的变迁,也便产生许多分合更易的变化,其中的一些时期,竟可夺得中原之地,窃据汉家江山,并由此习得王化。中原文明因异族的入侵,每每被迫南迁江左,更因本身的儒学教化,滋生种种弊端,不如这些异族悍勇果敢,竟然渐呈颓废之势。或有中兴,或有入侵,如此反复,延绵近两千年,我中华文明渐渐失却去天朝上国的运势。不幸中的万幸,西方蛮夷虽然日益领先,终不能吞灭华夏,倒也有复兴之时,只是蹉跎岁月,累达两千年之久,令人觉得十分惋惜。
“自得此梦后,枝敏常夙夜叹息,欲寻良策以救中华。思前想后,唯有在异族入侵之前,先将汉民大批南迁,如此,可蓄其根本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者,枝敏自那魔镜中得到的一些零碎信息来看,未来的发展,工商科技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农业儒学不足立国,所以才创出国学,想觅得明主,取一方江海流通之地,行那工商立国之策。”
刘备听得这些虚言,自然不信。但他倒也不似一般封建君主那样保守愚昧,贫寒之时常织席贩履,对手工业和商业的重要性有着极深的体会,便道:“梦境之说虽然荒诞,但以我的体验,工农商艺都是国家的根本,不能因为陈规陋习而重农抑商,工商之重要,实不下于农耕畜牧。枝敏既然有意经营一片江海纵横之地,如能依计取得交州,便让你当个南海太守吧。”
欧阳曦大喜,正因为他深知工商业的重要性,所以曾经下很大功夫研究具体实施的可能性,自然知道世人重农轻商的传统已经根深蒂固,此刻听到刘备能部分地接受工商立国的思想,并且许诺自己可以掌管交州最为精华的南海郡,不由大喜过望。
离案向刘备深深一揖表示感谢后,欧阳曦按下激动的胸怀,继续向刘备进言:“主公,夺取交州对我军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可操作性是比较艰难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小沛距离交州实在是太过遥远了。其实,枝敏所想的可不仅仅是夺取交州而已,我的另一个打算是,建立汝南和苍梧两个遥相呼应的根据地,组建镖局商队,利用水陆交通运输两地的物资。一方面,交州、荆州、豫州三地的商品有很大的互补性,我们可以通过打通这条商路来赚取巨额利润,同时打造一个庞大的商业贸易网及情报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商贸之便,打探荆州、豫州的名人义士,将他们搜罗登用出来遣往交州,以备大用。”
刘备为欧阳曦这个大胆的计划而深深震撼,却又有些疑虑道:“枝敏,这荆州毕竟是刘表的地盘,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他的领地运输物资、发掘人才乃至蛊惑百姓南迁,刘表岂会放任我们这样做?”
欧阳曦哈哈一笑:“刘表?不是我小看他,他根本就没有胆量和我们公开翻脸。只要刘表不敢明火执仗地阻截我们的商队、缉拿我们的官员,至于暗杀谋害之类的事情,我们又何惧之有?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主公只要以诚待人、善养百姓,荆豫两州的住民必定视你为父母,纷纷要求南迁交州发展。如此一来,我们便可源源不断地将豫州、荆州的人口财富乃至奇才俊杰吸纳到交州。待十余年后,曹操平定北方驱兵南下,刘表必不能守,到时我军自可将十万交州义士,兵出桂阳、长沙,与之争夺整个荆州。”
刘备在历史上是与曹操齐名的英雄人物,也有着非同凡响的大局观和政治眼光,他马上意识到这个计划对自己割据一方的打算相当有利,终于改变了对欧阳曦有所怀疑的看法,激动地离案向欧阳曦拜道:“备颠沛流离,常困惑难解。今听先生一席话,如拨云见日一般。望先生不要因为我的鄙薄而见弃,为了天下百姓,请辅佐我实施这个北民南迁的大计。”
欧阳曦忙扶起刘备,君臣两人都因为对方的理解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