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上我一个。”
于烈等三人大喜,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
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响起:“日了,这不是叫我们造反吗?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都是大帅和副帅给的,我不想背叛两位渠帅。”
站在人群前的汪斗大怒,拔出钢刀就要去砍这个不肯造反的家伙。
汪战一惊,忙拉住了他:“小斗,别乱来,听风哥吩咐。”
于烈一看这人是自己手下一个叫段飞(第十一名读者武将。呵呵,本来想安排这位兄弟直接在欧阳曦麾下出现,现在没人用了,就让他上吧。兄弟们多报名啊,角色不够用了。)的队率,平时表现还可以,没想到他会反对自己。
风前低声对于烈说:“于哥,现在就这小子坏事,我看不如···”
于烈摆手:“不行,所谓人无信不立,我们既然声明不愿意一起干的可以暂时困在这菜市场等候事情了结,就不能失信于人。”
于烈吩咐:“汪战,你暂时接替段飞担任队率,带几十个兄弟在这里看住不愿意干的兄弟。记得不可对这些不同政见的兄弟无礼。”
汪战答应一声,解除了段飞的武装,然后从他身上搜出了一枚队率兵符。凭借这枚兵符,他就可以指挥五十人规模的一个队。
叫人抬上几只木箱,打开后将里面的蓝带发给倒戈的兄弟们带在头上。不愿意造反的有八十多人,卸下他们的武器装备后派汪战带着几十个人将他们押进菜场的地下仓库看守。这个仓库是菜场用来储藏过冬蔬菜的,一般很少人进出,只要把守好唯一的出口就可以了。
段飞虽然不愿意加入于烈等人的造反,但也无意破坏他们的行动,他约束不愿意造反的八十多号弟兄老老实实地走进地下仓库找了处角落坐下。
于烈早已叫人准备好丰盛的酒肉放置在这个角落里,有了吃喝,加上段飞的约束,这伙人终于渐渐安分下来。
其中一名黄巾低声询问段飞:“飞哥,既然你也不愿意跟于烈他们造反,为何又要我们老实地窝在这地下仓库?我们不如找机会杀出这里去给城代报信,不能让于烈他们的奸计得逞。”其他黄巾也连声附和。
段飞摇头:“我不愿意加入他们谋叛的队伍,是因为我要保持一个义字,我不想背叛大帅和副帅。但,我也不愿破坏于烈他们的起事,毕竟,于哥也曾救过我的命。而且,让刘备来治理这个汝南,对百姓来说可能是会要好一些。”
一名黄巾有些搞不懂了:“飞哥,你到底站在那一边啊。像你这样做墙头草,只会两头不讨好,里外不是人啊。”众黄巾纷纷附和。
段飞大碗喝了一口酒,红着脖子道:“兄弟我那一边都不站,就站一个义字!”
众人虽然不解,但也觉得像那么回事。一名黄巾忽然恍然大悟道:“原来飞哥是想置身事外,事后再见机行事。”
众人纷纷点头,暗道原来如此。
段飞叹息:“什么叫义,你们是不会明白的。”
(关于北民南迁书评区有的读者朋友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这里统一答复一下:首先过于严格地考究是没必要的,穿越都可以,超前自然也是可以的。然后,北民南迁,初步的打算是先收集流民屯于汝南一带,然后逐渐改屯新野,再然后是江夏、桂阳,最后才是苍梧、南海。北民南迁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一窝蜂地跑到交州开荒,而是一个动态的移民链。当然,即便是这样,要严格去考察,是太过超前了,这样的事情如果在宋乃至明朝来做可能会好一些。作者之所以选择在三国搞,是喜欢三国时期那些武将以及当时的时代魅力。所以,我才会特别声明,纯属虚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