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自然由着他的坚持和矜持。虽然没有明确跟侯君集说,希望由他来出任这个飞虎将军,可侯君集的态度似乎却非常的明确,他已无意再出来掌兵了。这样一来,李世民自然不好拉下面子去求侯君集,只得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几个儿子身上。如此一来,三子蜀王李恪似乎一下子就成唯一合适的人选。
房玄龄身为尚书左仆射,又兼通宵军机。自从杜如晦病重过世后,兵部就被划归到房玄龄管辖范围内。所以,蜀王李恪是否有军事才能,是否能够担得起飞虎将军这个职位,房玄龄的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只不过,作为朝廷的尚书左仆射,许多事情都需要房玄龄考虑的更全面,更彻底。由此也就带来了任命蜀王出掌这个飞虎将军印,随之而产生的诸多顾虑。
“臣以为,蜀王之才未必逊于侯君集,若是由他掌军,也定然能为我大唐训练出一只百战铁军来,只是蜀王毕竟是一位亲王,是太子的弟弟,臣担心若是蜀王权柄过重,日后恐尾大不掉不利于朝廷。”
如何不利于朝廷,房玄龄虽然没有明说。可李世民他自己当然很清楚,他当年是如何登上大宝的。所以,房玄龄的这个顾虑,也完全不能说是不对,不能说是杞人忧天。
因为这个话题实在是太过敏感,加上又牵扯到皇子在内,哪怕是如房玄龄这般受到李世民的信任的重臣,说完这番话,也不得不跪倒在地,向李世民请罪:“如果皇上认为臣这是在挑拨您与皇子之间的关系,请治臣妄言之罪。”
“哎,天家无私事,这不光是朕的家事,更是大唐的国事,玄龄,你身为大唐的宰相,能够直言进谏朕很高兴。”将房玄龄扶起后,李世民一脸愁苦的拍了拍房玄龄得肩膀。
“看来,也只有逼出侯君集来做这个飞虎将军了。”李世民转回到自己的龙案前,想了一会后接着说道:“玄龄,你这就拟旨,任命太子李承乾为飞虎将军,在西内苑编练飞虎军。”
“皇上,你是打算用太子来逼侯君集出山?可这么做臣担心太子稚嫩的肩膀能否担的起来,若是一个不好恐怕会影响太子在朝中的威望啊。”房玄龄虽说在面子上做的不偏不倚,可是在内心里,他还是向着太子的。毕竟这位太子是李世民亲自立下的,太子的荣辱都牵扯着李世民声望,他房玄龄不能不为李世民多想想。
“哎,谁叫他是大唐的太子呢,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有些事情他就必须的担起来,将来整个大唐江山都要压在他的肩膀上,难道到时候他能用一句担不起来就不接嘛。”李承乾这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长足进步,李世民还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只不过他身为大唐帝国的皇帝,许多事情逼得他更多的是以一位君王的角度,而不是以一位父亲的角度来考虑,
当由房玄龄亲自所拟写的诏书发布的时候,几家欢喜几家愁再一次上演。只不过这一次的欢喜冤家对调了一下,蜀王难得的高兴了一把,而太子李承乾则是一脸的愁容。
让蜀王高兴的,除了在他看来,太子在他的算计下,揽下了飞虎将军的帅印这一烫手的山芋外。更加让他兴奋不已的则是,一直以来都想在军队中谋个职位的愿望,这一次李世民终于满足了他。
“襄赞(就是辅佐帮助的意思)右武卫军,兼任右屯卫翊府中郎将,执掌右屯卫军。”这是李世民在任命李承乾为飞虎将军同时,所作出的对李恪的人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