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胜利奠定大周无上危机,各地已不敢作乱。
同年,秦羽在勤修内政,励精图治的情况,命令朝廷大军剿灭各方叛匪。
对于曾经帮助过叛匪的家族,朝廷视情节严重不同,给于不同的处罚,或抄家,或满门抄斩,甚至有诛灭十族!
一时间,朝廷威严大涨,各地豪绅地主瑟瑟发抖,根本不敢有任何反抗。
当年八月,朝廷十万大军来到江南,江南道王、白、郑、严等顶级家族被朝廷一网打尽。
朝廷在江南设置的镇守太监,以及江南道勋贵武将被王正楠抄家的抄家,灭族的灭族。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此次江南道清洗抓捕人数大两位四千人,斩首人数达六千人,剩下的人不是被送去边疆为奴就是被遣送挖矿。
一时间,江南道豪绅地主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根本不敢出门。
生怕某一天王正楠带着大军,走上门来抄家灭族。
尤其是六千人头被砍下来后,各大豪族家族都在家中备好棺材,显然害怕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此次砍头历时大半个月,江南道菜市口天天有人被砍头,鲜血几乎流满一地。
王正楠也因此被江南道称为“南阎王”,凶名遍布整个大周。
可止小儿啼哭!
江南道被朝廷清除,大周朝廷财源和粮食得到极大补充,就算各地还有一些零星的反叛,也可以忽略不计。
大局已定!
值得一提的是,赵如虎被擒后,翌日就被凌迟处死。
秦羽用这种冷酷的手段宣告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反叛的代价。
同时,贺军和杨半耳带领十万大军,迅速突击西凉,短短半个月就攻破西凉王府邸,抓捕赵如虎妻儿老小,西涯先生见势不妙及时逃脱。
泾阳先生来不及逃跑,上吊自尽。
随后,杨半耳带领大军,仅仅花费两个月时间,就收复西凉全境,到达居庸关,再往西就是铁帖儿可汗的地盘,异族的天下。
站在居庸关上,杨半耳看着塞外,心情激动,自古男儿都想横扫大漠,追击异族。
杨半耳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北漠王铁荒在听说西凉被收复之后,整日惶惶不可终日,日夜找人打听情况,甚至向朝廷请降,宣誓效忠。
但无用!
秦羽看都不看铁荒的请降折子,直接命令蒋恒率领大军攻打北漠。
务必将铁荒彻底剿灭,不留任何后患。
次年三月,即明睿十四年蒋恒率军出征。
铁荒接到消息后,仓皇备战。
结果可想而知,明睿十五年八月,铁荒大败于定军山,被蒋恒斩于马下。
随后北漠王府破灭,境内被朝廷收复。
之后朝廷又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北漠灭佛,消灭北漠境内僧兵,诛灭佛寺,佛像化为铜钱。
周明睿十六年,大周终于扫灭内乱、统一全国。
同年,南疆王上奏去其王位,交还兵权,得到善终。
但考虑到西凉、南疆、北漠等地仍有不满于朝廷统治之人,且与朝廷仍然矛盾重重。
故朝廷在十七年春,周皇秦羽改年号为「景平」,致力于沟通朝廷、西凉、南疆、东荒彼此间的矛盾。
是故,明睿十七年,即为景平元年。
同年,三祖秦镇北病故,周皇秦羽追谥秦镇北为秦北王,享皇族礼仪厚葬,其子萌继承爵位。
建和元年初始,在内阁大臣王安石的建议下,周皇秦羽于泰山封禅祭天,宣告大周结束了内乱时代,而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帝国时代。
周皇秦羽,亦尊为大周「天武帝」。
随祭天之后,朝廷百万大军出塞外,横击东荒,漠北,剿灭异族。
此战历时三年,终于将铁帖儿可汗和努尔哈赤分别站于居胥峰和东沧海。
此战之时,大将军见宁国公蒋恒、二族秦镇南年事已高,但仍执意随同大军前往塞外征战,于征战途中含笑而逝,周天皇秦羽悲痛万分。
同年六月,周皇帝秦羽召王安石、萧何、赵德忠、曹化淳、韩国臣、尤半城等一干文武大臣于金銮殿商议治国大略,希望周国从「收复河山,征战天下」变为「休养生息,治国民生」的模式。
此时大周帝国的最大隐患,除了治下鞑子、南疆、北漠、西凉、周人彼此之间的矛盾外,主要还是各地贵族余孽这一大不安因素。
贵族贵族余孽这股势力,包括鞑子的黄金家族分支、西凉胡克家族,南疆田氏、北漠刘家等等贵族。
这些人在顺从大周朝廷之后,其家族势力虽然大幅度削弱,但依然保留极大的影响力,有一部分人,在大周皇帝秦羽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依旧代替朝廷治理着当地。
因此,似王安石、赵德忠、萧何、韩国臣、萧何等人皆认为,此种现象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王安石等人提议废除旧贵族特殊权利、开启民智,改土归流等措施。
但这个建议,却遭到了大周皇族宗正的反对。
大周皇族宗正认为,若废除旧贵族特殊权利、开启民智,改土归流,将彻底削弱皇族、旧贵族、豪绅地主等利益阶级,而使代表朝廷的新士族阶级取而代之。
宗正的反对,相继得到了皇族以及各大勋贵家族,如徐家,魏家等大贵族的支撑。
勋贵集团与士族阶级,于此时爆发了最为严峻的争执与矛盾。
九月,大周皇帝秦羽力排众议,废除各地旧贵族特权、改土归流,但此前得到封邑的土司贵族,则不在其列,作为对土司大家族的安抚,除非直系血亲断绝,否则绝不收回封邑,但封地大幅度降低。
至此,大周勋贵武将势力与文人士族阶级的矛盾暂时和解,但阶级优先上来说,前者注定将被后者所超越,甚至于取而代之。
为了更好地加强朝廷地方威望,使皇权下乡,朝廷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个省,设内阁,军机处,王安石为内阁首辅领内阁,王正楠为军机处值班大臣,代皇帝统领全国军务,彼此互不干涉。
省下设市,府,县,镇,乡等行政单位。
每个行政单位设行政主官一名,军事主官一名,文武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