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炮手很快就做出了选择。
他们在城头调试大炮,对准白杆军的核心阵脚,把炮弹装进炮筒,随后开始炮轰白杆军!
沈阳炮手操炮的技术很高,实心炮弹打得又快又准。
一发发炮弹打进白杆军无险可守的阵地。
白杆军再悍勇,装备再精良,也是血肉之躯。
一旦被实心炮弹击中,整个身体都会被打碎。
在沈阳炮手的神助攻之下,白杆军的阵脚终于被打乱了。
努尔哈赤抓住机会,率全军突袭,终于冲垮了白杆军的阵地。
白杆军战死大半。
将领周敦吉战死,秦邦屏战死,吴文杰战死,雷安民战死。
秦民屏身受重伤,在数十名白杆军的护卫下逃向西北。
最后只有秦民屏这一小队人马逃出生天。
邓起龙袁见龙等白杆军将,则带着数百名白杆军夺桥南走,退入戚家军大营,继续与八旗军作战。
唯一令人遗憾的是,战斗力极强的四千戚家军在白杆军与八旗军反复鏖战时,并没有渡河来援,反而在浑河岸南五里处布阵。
当然了,这并不是戚金的错。
因为戚金并不是这支戚家军的主将,他只是一位参将。戚家军的主将是陈策和童仲揆。
努尔哈赤击溃了北岸的白杆军后,当即挥军渡河,包围了戚家军的阵地。
见识了白杆军的骁勇,努尔哈赤再也不敢轻敌,特意警告其他八旗将领,
“童仲揆也是川人,所将多川兵,勿轻敌!”
后金精兵全力围攻戚家军。
这支由戚金训练出的四千军士,虽然比不上那支破倭慑蒙的真正戚家军,战力同样极高。
再加上有坚实的阵营可以据守。
总兵陈策,童仲揆,张明世,戚金等将领沉着应战。
戚家军是一支特别擅长用火器的军队。
如果能与最擅长用冷兵器的白杆军相互配合,可能会给后金军造成无法承受的杀伤。
面对后金军的四面合围,戚家军先是以火器射杀敌人。
在精准的射击下,后金兵的数员猛将皆饮弹而亡。
两个时辰后,戚家军火药耗尽。
后金兵斩破营墙,双方短兵相接。
戚家军弓箭手极少。
他们全都手持九尺长的竹枪,以及戚继光打造的雁翎刀,与金兵近战肉博,丝毫不落下风。
双方从下午打到晚上,依然胜负未分。
努尔哈赤拒绝了其他将领退兵的建议,挑灯夜战,不惜代价地持续进攻。
杀到深夜时分,清军中的神箭手再立奇功。
他们分别狙杀了总兵陈策,童仲揆,还有戚金张名世等悍将。
最终戚家军被完全击溃,四千军士,外加逃入此间的数百名白杆军,无一幸存。
后金也损失了三四千人,并折了雅巴海、布哈、孙扎钦、巴彦、雅木布里、西尔泰、郎格、敦布达哈、木布、禄汪格等十几员骁猛战将。
因为损失太过惨重,攻下沈阳后,努尔哈赤还特意在城内举行了祭天仪式,为这些战死者招魂安葬。
想知道这个结果有多惊人,可以对比一下被后世吹上天的关宁大捷。
袁崇焕率领数万关宁铁骑,只杀了四百多真满州兵,外加两个游击级别的将领。
参将佐领一个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