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白杆军立下的功劳却多被明军其他将领贪没或抢走,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封赏。
一些汉族将领甚至当面嘲笑秦良玉是蛮夷。
叛乱平定后,秦良玉愤然上书给天启皇帝。
“微臣带着秦翼明、秦拱明裹粮出战,先后取得了像红崖墩三战那样的胜利。可是那些离间我们君臣的大将们,他们没见过贼兵的面,却在那里整天挥着胳膊吹嘘,等到和贼兵对垒时,就闻风而逃。
那些自己被贼兵打败了的人就担心别人战胜贼兵;自己被贼兵吓住了的人就怕别人胆子比贼兵大。
像总兵李维新,他在渡河一战中失败回营,反而拒我于门外,不容我进城相见。以一个六尺身躯的大男子忌妒一个巾帼妇人,他如果夜静时想一想就应当羞死。”
面对秦良玉的上书,天启皇榜朱由校只能好言抚恤,并特意下发诏旨,警告其他将领,必须要对秦良玉以礼相待,不得在言语上相欺,或者无端猜忌。
第六个视频:
千里勤王!
1630年,皇太极率大军绕过千里草原,从永平一带破关而入,劫掠京都及河北等地。
崇祯帝无奈之下,下诏令各地军士勤王。
这一次勤王之战,耗费大明百分之七十军饷的关宁铁骑打得一塌糊涂。
喜欢吹牛的袁嘟嘟也被下狱。
大名知府卢象升率八百民壮勤王,反而打出了最耀眼的战绩。
秦良玉接到圣旨,虽然距燕京数千里,依然迅速召集白杆军,日夜兼程地前去救驾。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秦良玉赶到燕京时,清兵已经开始撤退。
所以白杆军并没有什么战绩。
但崇祯皇帝依然很高兴地在金殿之上召见了秦良玉。
不为别的,就因为秦良玉的赤胆忠心。
陕西河南等地的勤王兵马尚未赶到,路途更远的白杆军就赶到了京城。
并不是白杆军的行军速度快,而是其他地方的勤王兵马畏清如虎,逡巡不前。
此时的秦良玉已经57岁,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来说,已经垂垂老矣。
崇祯皇帝又是个小年轻,看到秦良玉满头银发,不由开口说道,
“秦将军之忠勇,朕在幼时即有所耳闻。但今日一见,将军如此年龄,还能上阵杀敌吗?”
秦良玉昂然说道,
“微臣虽年迈,依然能使动七十斤的大刀,挽动三石的强弓。陛下若不信,微臣可在御校场演武,以解陛下之惑。”
崇祯皇帝当即摆驾御校场。
秦良玉身披三十斤重的铁甲,手提长刀,跨上桃花马,在校场之上左右驰骋,舞刀如飞。
十几个轻视秦良玉的京营将领想折一下秦良玉的威风,披甲上马,与秦良玉对战。
皆非秦氏一合之敌。
秦良玉连败十几员将领后,催马来到崇祯皇帝驾前,翻身下马,面不改色气不喘。
崇祯皇帝大喜:
“秦将军真神人也!”
诗兴大发,御笔一挥,写下了四首赞美秦良玉的诗。
随后那四首质量上乘的御制诗再度出现在了光影投幕之上。
“其一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