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扩大会议。
1934年12月15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于18日在黎平县城二郎街召开黎平会议。周恩来主持会议。
会议肯定并采纳了毛主席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
通道转兵,是湖南通道会议以后的事情,也是毛主席根据当时形势一一国民党蒋介石布重兵于去湘西的路上,张网以待中央红军,妄图再来一次湘江血战。
通道转兵,只是暂时避开了敌人的锋芒,而没有解决红军的根本出路问题。
由于毛主席的不懈努力,不断说服党中央的同志,要他们放弃与二、六军团的汇合,继续转兵黔北。
党中央遂于1934年12月18日,中央红军占领黎平后召开黎平会议,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央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
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域,应该是川黔边地区,而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
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红军入黔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毛主席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从而避免了去湘西陷入敌军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
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会后,中央军委立即转发了中央政治局的这一新的决定,并要求各军团及纵队首长将中央的决定传达到师及梯队首长。
为执行新的战略方针,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撤销红八军团的番号,将红八军团各部并入五军团。
军委一、二纵队合并为军委纵队。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副司令员。
军委纵队下设三个梯队。华卓然的警备部队分别隶属于三个梯队。
12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黎平会议的决议作出了《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定的决定》,即将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前进。
为了便于指挥,在中央红军分为左、右两个纵队之时,将军委纵队改为中央纵队。
但是人们仍然习惯将中央纵队叫军委纵队。
12月31日,军委纵队到达猴场。为确定红军进入黔北地区以后的行动方针,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日又在猴场(草塘)召开会议。
猴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的决定,提出了红军渡过乌江后新的行动方针,这就是彻底粉碎国民党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的苏维埃区域根据地。
与会人员有:周恩来、博古
毛泽东、朱德、陈云、刘少奇、李德、刘伯承、叶剑英、王稼祥、张闻天、凯丰等。
此次会议深刻地影响了中共中央和红军的命运和未来。
它通过政治局会议,首次否定了博古、李德顽固坚持的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的错误战略方针。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
对中共与红军而言,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12月10日,军委警卫部队奉军委命令,在占领湖南西南边境通道县城后,出其不意于12月12日立即向贵州前进。
通道与黎平之间约125公里,华卓然率领一团急行军250里,于15日拂晓到达黎平。旋即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