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红军力量遭受的严重损失,引起了广大干部和战士对王明军事路线的怀疑和不满,纷纷要求改换错误的领导。
同时,在长征途中毛主席对执行王明军事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很快觉悟过来。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西征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根据黎平政治局会议的决定,在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领导同志的努力促成下,红军占领遵义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
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05年—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00年—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98年—1976年)曾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有:
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有:
刘伯承(1892年—1986年),红军总参谋长、军委纵队司令员,遵义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李富春(1900—1975年),中央候补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
林彪(1907年—1971年),红一军团军团长。
聂荣臻(1899年—1992年),红一军团政治委员。
彭德怀(1898年—1974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军团长。
杨尚昆(1907年—1998年),中央候补委员、红三军团政治委员。
李卓然(1899年—1989年),红五军团政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