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记载,直罗镇一战红军共歼灭国民党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俘虏5300余人,缴枪3500余支。
11月30日,直罗镇战役结束后,红一方面军在富县北道德乡东村举行了营以上干部大会。
会上毛主席作了报告。
毛主席在报告中指出:“直罗镇一仗之所以胜利,是因为抓住了战略枢纽,战斗准备充足,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并争取了群众的一致,这是以后作战都必须争取的条件。”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团结了中央红军和西北红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壮大了红军的力量,巩固了陕甘、陕北根据地。
据富县党史记载,战后开展的“扩红运动”中,富县不到一个月就参军1000多人,编成了一个独立团。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从南走到北,到底要走到哪?哪儿是红军的“家”?相信只要是在革命队伍里的人都在想这个问题,也都在议论这个问题。
后来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陕北。可是蒋介石不答应。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使国民党集团十分恐慌。
蒋介石调集13个师又5个旅的兵力对陕甘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妄图彻底围歼红军主力,摧毁陕甘革命根据地。
局势十分危急。“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鄜县的直罗镇打一次歼灭战……”
毛主席清醒地看到,初到陕北,打一场胜仗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是关乎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前途命运的一场战役。”
后人对直罗镇战役是这样评价的。
那时,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面是一条小河。
“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前来侦察地形的华卓然看过后兴奋地报告了毛主席。
11月20日下午,国民党109师师长牛元峰率部队在飞机的掩护下进入直罗镇。
他们自以为旗开得胜,安营扎寨,却没想到钻进了红军预设的“口袋”。
当晚,趁着自恃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麻痹大意,毛主席下达了命令:按原定部署,红一军团从北、红十五军团从南将其包围。
21日拂晓,直罗镇战役打响了。
冲锋号一响,山鸣谷应,两路红军如两只铁拳,从直罗镇南北高山上砸了下去。
毫无准备的国民党官兵从睡梦中惊醒,仓促应战。
打了不久,敌人就四处逃窜,
但均不得脱,只得纷纷缴械投降。
战至中午12时,敌大部被歼,残敌500余人在师长牛元峰的带领下退入镇东南的土寨内固守待援。
23日黄昏,围歼战斗再次打响,红军以猛烈火力将敌压制,很快逼近寨子,并用手榴弹将敌阵脚打乱。
战士们在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中冲进寨子,与敌展开肉搏战。半个小时后,敌终将被全部歼灭,109师师长牛元峰看到突围无望,遂开枪自杀。
24日,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此战共歼灭国民党一个师又一个团,击毙击伤1000余人,俘敌5300余名,缴枪3500余支、迫击炮8门、子弹22万多发及其他物资。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团结在一起,主动出击的结果。
1935年11月30日,毛主席在红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题为《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任务》的报告,对直罗镇战役胜利的经验和意义作了详细的总结。
他深刻地指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陕甘边区的“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