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将计就计,再施声东击西之策,命令红6军团部队大造声势,摆出要从永胜渡江的架势,迷惑敌人。
同时维持原定计划不变,秘密进行在石鼓渡江的准备。
从鹤庆到石鼓有两天行程,4月24日,红2军团先头红4师隐蔽转至丽江。
位于玉龙雪山脚下的丽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山城。
红2军团进入丽江后,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是部队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后,在新区遇到的少有的军民团结、鱼水交融的场面。
指挥部在丽江向全军发出三项紧急政治动员令:
一是北渡金沙江与中央红军会合。
二是开展行军不掉队、不落饭的比赛。
三是严守渡江纪律,按秩序渡江。
4月25日,红4师从丽江出发,疾行三十公里,抵达石鼓,进行渡江的准备工作。
同日,红6军团在完成惑敌任务后,迅即撤出鹤庆,经丽江的九河、白汉场,急行军六十公里,赶到石鼓。
石鼓,位于金沙江上游。汹涌的金沙江自西北而来,在这里直扑海罗山,因山崖阻挡,急转一百多度,折向东北,形成了闻名中外的“万里长江第一弯”。
然后切断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形成了三十多里的虎跳峡。
这里江面海拔一千七百五十米,两岸的山高却在两千米以上,水急浪高,地势险要。
红军在石鼓渡江,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
蒋介石、龙云得知红军集结石鼓的报告后,如梦方醒。
但已来不及调整部署,只得一面派飞机在石鼓地区猛轰滥炸,迟滞红军的行动,一面令地面部队加紧追击。
各路国民党军部队掉头向着石鼓前进。
前面是滔滔的金沙江,后面是国民党军追兵,能否在追兵靠近前渡过金沙江,对红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由于国民党军事先进行了封江,红4师到达江边时,只找到一条木船。
鉴于石鼓渡口江面宽,水流急,不便防空和船渡,红军将渡江点选在了石鼓上游五里处的木瓜寨。
红12团首先过江,占领滩头阵地。
当地一位副乡长受红军政策感召,主动贡献一只船,在木取独渡口等候。
但两个军团一万八千余人只靠两条木船渡江,显然是不行的。木筏渡江,则因江水浮力小只能作为辅助。
贺龙、任弼时令红16团与已经过江的红12团夹江而上,寻找新的渡口和船。
至27日中午,部队先后在格子渡口(对岸为土林村)、士可渡口(对岸为满库)、羊犁石渡口、巨甸余化达渡口和苏甫湾马场找到五只船。
这样,红军控制了石鼓至巨甸约七十五公里沿江地段的两岸渡口,共找到大小船只七条,船工二十八人,另突击扎制了十多只木筏,为全军渡江创造了条件。
根据金沙江的地形条件,红军最后选定了石鼓的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和巨甸的余化达五个渡口为渡江点。
26日,两个军团主力采取梯队而进,逐步向上收缩的方法,全面抢渡金沙江。
至28日下午,部队全部过江。
当滇军刘正富旅追到江边时,只见到了红军留下的标语:“吓死滇军、拖死湘军、脚踏川军、打死中央军,英雄是红军”
“来时接到宣威城,走时送到石鼓镇,费心、赞心,请回、请回!”
气急之下,滇军乱放了几枪,也算可以向蒋介石交差。
抢渡金沙江,是红2、红6军团摆脱国民党军前堵后追、两面夹击的关键一步。
至此,红2、红6军团完成了战略转移最艰难的历程,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军主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师指日可待。
回首在云南境内惊心动魄的战斗历程,红6军团军团长萧克兴奋之余,禁不住赋诗一首:
“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