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天宇本想去郯城,郯城在鸡笼山东南,袁水的上游。景斋希是郯城三景镇人。逞凶前是国民党郯城铲共团的团长,双手沾满红军游击队和革命人民的鲜血,是个十恶不赦的刽子手。
但万家胜说,景斋希不一定还会呆在郯城。他犯了案,国民政府通缉他,他不跑是没有道理的!
封天宇觉得万家胜说得很是。于是他改变主意,直接去淦城。
他是这样想的:既然景斋希要冒充肖思汉,就不排除肖思汉是要景斋希冒充自已的。
表姐说,淦城有个开茶庄的,老板就叫肖思汉;江春来在茶庄里曾经看见过那个“飞卢”,因此很有可能是淦城的肖思汉抢了杨天喜的飞卢。
哪为什么用了相同的姓名呢?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也未必,因为有些人喜欢反向思维:愈是觉着此地无银三百两,愈是觉着没有银子。
肖思汉大概窥破了人们的此种心理,所以用了相同的名字,正好混淆视听。
这样的一联系,似乎顺理成章:淦城的肖思汉有两个身份,一是淦城茶庄的老板,二是玉华山土匪杜显之的二当家一一杜显之被革命军灭了后,肖思汉再次聚啸玉华山,当了大当家。
而肖思汉为什么当土匪?为什么选择玉华山当土匪?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义父的“飞卢”。
但是他又惧怕暴露自己的身份,所以就设计了一个“李代桃僵”之计,找了一个替身。
肖思汉让这个替身代替自己在玉华山当山大王,伺机窃取“飞卢”。他自己则在淦城坐享其成。
景斋希成了肖思汉的替身,他抢劫“飞卢”成功。为了掩人耳目,也为了自已能苟活于世,他也找了一个替身。
就这样,当自已夜闯玉华殿,就误把景斋希的替身当作杀害义父的仇人诛杀了。
而真正的主谋和凶手双双逃之夭夭。
直到红军剿灭了玉华山的土匪,活捉了鸱枭,在淦城的肖思汉和景斋希才感觉危险在即一一他们怕冒名顶替的秘密被鸱枭泄出,肖思汉遂指使景斋希杀了鸱枭,以达杀人灭口之目的。
肖思汉平静地过了两年,以为这下可以高枕无忧。他让景斋希回到郯城,让他在那里积聚力量以对付红军。景斋希不负他的厚望,竟当上了铲共团的团长。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肖思汉得知鸱枭死前就已经把秘密告诉了亲信左明;而左明竟是荷溪镇胡氏药铺老板顾年生安插在玉华山的眼线。左明把秘密告诉了顾年生。
肖思汉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为了永久地拥有“飞卢”,也为了他的茶庄一直鼎盛下去,他指使景斋希追杀左明和顾年生。
景斋希利用铲共团的身份,杀了左明和顾年生,本想立即潜回淦城;谁知,肖思汉又传来指令:还有一个叫大牛的,与顾年生走得很近,也在被灭之列。
不过就在他寻找大牛时,景斋希迫于舆论的压力,被国民党郯城县政府和警方通缉。肖思汉怕景斋希落入警方手中,遂令景斋希潜回淦城,把他保护起来了。
否则,不仅大牛,还有憨宝、顾婶,更多无辜的人会被追杀。
封天宇到了淦城,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胡杏儿和韩青云也在淦城,而且几乎是脚前脚后进的淦城。
更加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胡杏儿和韩青云竟然住进了肖公馆。
后来才知道,这个韩青云竟然和肖思汉是好朋友。她来淦城是去白鹿仙求神拜佛的。
韩青云这次来淦城的白鹿仙求神拜佛,竟然还拉上了林鑫儿(胡杏儿)。
淦城是赣西重镇,各种寺庙庵观很多。封天宇知道,白鹿仙是一座道观,很有点名气。据说这韩青云每年都要光顾一两回白鹿仙。
自从那一年肖思汉救下韩青云,十来年过去,他们之间来往频繁。而韩青云每年到淦城来,下榻之处便是肖公馆。
封天宇找了一家离肖公馆最近的客栈落下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