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一夜战斗,以划归一四七旅指挥的五八三团第二营营长程海山带领第四、五、六连官兵奋勇当先,勇往直前,一鼓作气,浴血奋战,在炮兵第八旅的火力掩护下,一举攻克罗店,缴获4000余件战利品。
刚占领罗店,吴继光就打电话给程营长予以表扬。
这一重大胜利消息顷刻传遍上海。次日,全国各大报纸均以显著版面刊登了我军攻克罗店战绩,人心振奋,官兵士气高涨。
日寇不甘心罗店失败,再次增援,调来重炮参战。敌人在战车、大炮、飞机的掩护下,猛扑过来。
吴继光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沉着应战,指挥士兵机智躲过敌人的飞机和大炮,专门针对敌人步兵作战,硬是用大刀、手榴弹同敌人进行肉搏,击退敌人多次冲锋。
敌人遗尸遍地,数以千计。在反复争夺战中,罗店已成为一片焦土。
但因五十八师部队伤亡惨重,疲惫不堪,于是军部将一四七旅调出罗店,向东线转移至约七华里处的新桥补充整休待命。
8月23日罗店阵地交由吴继光学生、同乡,六十七师二○一旅蔡炳炎部(安徽合肥人,黄埔一期)接防。
8月25日敌人再次向罗店阵地猛烈反扑,用联珠炮猛烈轰击罗店,借助所谓空中王牌木更津航队反复轰炸罗店,激战至次日中午,蔡炳炎旅长率一个营及一个排向日寇冲击,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八十六团团长杨勃接任旅长,率领全旅官兵继续与日寇激战于罗店一带,全旅官兵多数为国捐躯,血染罗店。
待我军增援部队奉命赶来时,敌人已占领罗店,并越过罗店数里,我炮兵八旅阵地胡家祠堂附近,也落入敌手,敌人正沿公路,自罗店向大场进攻。
淞沪大战前敌总指挥张治中派十一师彭善部由大场北上,迎头堵击,同时又命十四师霍揆彰部增援。
形势己然极为严峻,正在休整中的吴继光果断决定投入战斗。他慷慨激昂地说:“不能让敌人恣意妄为!”指挥部队率先冲向敌人。
经过顽强拼搏,终于把凶恶的敌人杀回罗店。
随后我军凭借河流挖壕固守。敌人多次依仗空中优势和大炮掩护渡河进犯,均被击退。
期间吴继光也曾指挥部队向敌人发动数次攻击,均未得手。
就这样,一四七旅全体官兵在吴继光指挥下坚守罗店一带,与强敌相持三个月之久,极大的牵制了敌人,在淞沪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彻底地粉碎了日寇“三个月消灭中国”的狂言。
但是一四七旅也付出了沉重代价,部队伤亡过半,且一直来不及补充。
日寇在罗店、杨行、月浦、宝山一线,投入大量兵力,利用空中优势狂轰滥炸,但一直未能前进一步。
因日寇在其他战线已连连得手,对上海的抗日军队形成包围之势。10月25日,日军占领大场,闸北、江湾、庙行一线侧翼,形势万分危急,中国军队被迫作战略撤退。
因五十八师一四七旅以军纪严明,素养较高,战斗力强著称,遂奉命承担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艰巨任务。
接受任务后,吴继光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经周密考虑后对部队作了精心部署。
他指挥大部队向青浦转移,做好掩护准备,留下一小部分部队布下疑阵,干扰敌机袭击,层层堵击尾追之敌。
11月5日,日寇从杭州湾金山卫、金公亭登陆,兵分两路向北推进,上海、松江相继沦陷,敌人从两翼包抄上海,集中兵力,实施钳形攻势,夹攻青浦。
一四七旅处境异常险峻,后果不堪设想。但吴继光坚持以大局为重,毅然决定坚持完成后卫任务,与数倍之敌血战昼夜,直至友军全部顺利撤退。
但此时完成使命的一四七旅已没有退路,陷入敌人重重包围之中。
吴继光虽连日劳累过度,面色灰黄,脸庞消瘦,双眼深陷,布满血丝,随时有倒下去的可能,但仍然指挥若定,没有丝毫慌乱。
11月7日,日寇再次加强钳形攻势,猛扑一四七旅阵地,青浦已不能坚守。
11月9日,吴继光只好指挥部队向白鹤港转移。但却再次主动担负掩护白鹤港附近友军撤退的任务。
白鹤港对岸日寇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强行架桥渡河,与一四七旅发生激战,战斗异常残酷。
吴继光身先士卒出没于枪林弹雨之中,亲自带队多次击退敌人进攻。
全旅官兵虽斗志益坚,但终因伤亡惨重,战斗力锐减,虽已多次击退敌人进攻,但已实在无力抵御两路强敌的夹攻。
11月11日21时,战功卓著的五十八师少将副师长兼一四七旅旅长吴继光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被日寇炮弹击中,当场殉国。
一名富有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的黄埔精英,为捍卫祖国领土,为抗击日寇入侵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吴继光牺牲时年仅34岁。吴继光牺牲后,一四七旅被打散,只有小部分官兵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