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战争爆发,沿海主要港口被日军占领,且西方国家担心刺激日本,纷纷拒绝向中国出售先进战机。
宋美龄的只要有钱还能买不到飞机的主张受到狠狠一击。有钱也买不到飞机,即便后来能够买美国的飞机,但价格也大大提高了。
而此时的苏联却伸出援助之手,堪称是“雪中送炭”。
苏联不仅送飞机,还送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及一应俱全的配套设备。这种援助,在当时除了苏联,还有谁能做得到呢?没有。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一到中国,立即投入战斗。
从1937年10月开始,到1941年年底,航空志愿队的对日作战便没停止过。
1937年12月2日,科兹洛夫大尉率9架轰炸机首次对地(海)面目标突击,袭击停泊在上海的日军军舰及运输船只。
骄横的日军未料到会有这种情况,根本没有组织防空高炮实施有效掩护,结果被志愿队击沉大型巡洋舰一艘、运输船2艘,还有6艘军舰起火。
在11月、12月的南京保卫战中,中国飞行员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共击落日机20架。苏联志愿航空队援华参战,给战斗力量弱小、消耗严重的空军注入生机。
但是面对猖狂的日军,仍显力量单薄。南京沦陷后,苏联支援航空队随同中国空军一同撤向后方,分别驻南昌、汉口、兰州等地。
当时在南昌有2个设备齐全的机场,中国空军在备战期间的整训,就是在南昌青云谱机场进行。
因此,在开战之初,日本航空队就将南昌作为空袭的重点。从南京撤至南昌的苏联志愿航空队,包括科兹洛夫率领的轰炸机大队和布拉戈维申斯基率领的战斗机大队。
中、苏飞行员密切配合,在长江流域上空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2月中旬,苏联援华第二批40架战斗机又进驻南昌。当时,在南昌机场的飞机有近百架之多。
1937年12月14日,日军航空兵战斗机开始袭扰南昌,中、苏飞行员遂展开南昌空战。
12月22日,日航空兵鹿屋航空队派战斗机12架,攻击机11架来袭南昌新机场。苏联志愿航空队战斗机起飞迎敌,南昌上空顿时电闪雷鸣,浓烟滚滚。
大队长布拉戈维申斯基追击一架日机至鄱阳湖以北的都昌上空,拉杆升高占领有利位置,然后俯冲射击,一顿猛烈的炮火将这架飞机击落。
事后,日方公布“我指挥官大林法人大尉空战后行踪不明”,他就是被布拉戈维申斯基亲手击落的那个飞行员。
此后,中、苏又多次与敌交手,击落敌机多架,飞行员斯米尔诺夫英勇牺牲。
正当中、苏飞行员在南昌上空与敌鏖战之际,武汉大空战揭开了序幕。苏联飞行员奋勇出击,大显身手。
苏联援华航空人员全力以赴、积极主动的联合抗战精神迅速取得了显著效果,尤以1938年4月29日的武汉大空战最为引人注目,日方认为此役是中日战争以来规模最大的空中交战。
这一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空军跃跃欲试,妄图以矛头直指武汉的“空战大捷”作为向天皇的“献礼”。
日军精锐的海军航空兵第12航空队派遣了由36架战斗机和18架重轰炸机组成的特混编队,气势汹汹直飞武汉,志在必得。
苏联志愿航空队与中国空军早已严阵以待,只见一架架战机呼啸升空,直指云霄,向一路上已遭中国地面防空炮火拦截的日军飞行编队直扑而去。
战斗异常激烈,仅半小时之后便已见分晓。日军来袭飞行编队遭受重大损失,共被击落21架,其中12架为苏联志愿航空队击落,9架为中国空军击落。
一些当时现场目击的中国军民事后回忆到,在激战当中,苏联飞行员非常勇猛,敢打敢拼,常常是以一对二,决不退缩。
有的还看见苏联战斗机在被击伤冒出阵阵浓烟之后,并未惊慌失措弃机而下,反倒驾机直奔敌机而去,誓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令中国军民敬佩不已。
此战狠狠教训了一向骄横的日本空军,迫使日机一时间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据资料了解到,四二九空战参战的苏联飞机由布拉戈维申斯基大尉指挥。
阿列克谢·谢尔盖耶维奇·布拉戈维申斯基(1909-1994)苏联援华航空队头号空战王牌,在中国作战至1938年10月,个人战绩7架,集体战绩16架,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他在苏联卫国战争中担任歼击航空兵第2军军长,1943年晋升空军中将。
1985年,76岁高龄的布拉戈维申斯基中将率领一批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苏联老志愿队战士受邀来中国参加纪念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的纪念活动。
1938年7月18日,日本海军第15航空队派6架战斗机、14架轰炸机、5架攻击机又犯南昌。
在洪都上空,中、苏飞行员奋勇迎敌,击落敌机4架。此役,日本海军航空兵“四大天王”之一的战斗机飞行队长南乡茅章被击毙。
即使在南昌、武汉会战期间,苏联志愿队也不甘于被动防守,而是主动出击。
除袭击台湾松山机场外,在整个1938年夏、秋季,苏联轰炸机部队持续不断地出动,频频轰炸长江一带的日军机场、基地和水上舰船,还派兵参加了台儿庄会战,给日军沉重打击,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军民的抗战斗争。
1938年10月9日,敌机夜袭衡阳机场。当时衡阳机场气象条件复杂,不具备飞机起飞条件,但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战斗机大队长拉赫曼诺夫毅然驾机升空迎敌,在激战中不幸阵亡,成为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空战中牺牲的第一位大队长。
战后,拉赫曼诺夫的遗体移葬于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供人们凭吊缅怀。
1939年10月14日,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大队长库里申科亲率20架轰炸机轰炸日寇在汉口的军事基地,一举炸毁敌机60架,毙伤敌300多人,造成了日寇在“七七事变”以来最大的损失。
返航之际,面对20多架敌机的反扑,库里申科指挥轰炸机先敌开火,短短几分钟就击落了6架敌机,但他驾驶的长机左发动机被敌击中。
为了保护飞机,他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将飞机迫降在长江江面上,自己却因过度劳累无力泅渡而光荣牺牲。
广州、武汉失守后,苏联航空队和中国空军移防成都、重庆等地,扼守大后方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共同守护中国大后方空域的同时伺机反击,深入敌占区作战,给敌人造成惨重的人员物资损失和巨大的心理恐慌,并留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从1937年到1941年这四年的时间里,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在中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来到中国,仗义行侠,浴血奋战,屡建功勋。与中国空军携手,打破了日本侵略者一统中国上空的美梦。
期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其中,14人获得苏联英雄称号,200多人长眠在中国,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