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国共合作谈判中,中共中央代表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要求。
经过艰苦谈判,国共两党谈判达成协议,赣、湘、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
随着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的成立,新四军迅速组建并开赴抗日前线,成为与八路军遥相呼应的抗日劲旅。
1937年10月下旬,叶挺从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出发,启程前往延安。
11月3日,到达延安,受到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热烈欢迎。毛主席等领导人就国际国内的形势、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国共合作抗日中的方针政策、南方红军和游击队如何集中改编、改编后的干部配备等,和叶挺进行了深入交谈。
叶挺表示完全同意中央关于南方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改编和主要干部配备的方案,并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做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工作,落实中央的意见。
会谈后,毛主席和叶挺到中央大礼堂参加欢迎大会,会上,毛主席代表中央宣布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在延安时,叶挺同项英见了面,一起研究了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和新四军组建事宜。
叶挺于11月12日返回武汉,第二天便对报界发表谈话,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强调“只要团结一致,前途一定是胜利”。
就在叶挺离开延安之前,毛主席于11月6日就新四军的编制和干部配备等问题致电中共中央和八路军驻宁代表,通报了和叶挺会谈的情况及结果。
决定“新四军隶属八路军,编两师四旅八团,拟项(英)副军长,陈毅政治(部)主任,周子昆参谋长。军(部)暂住武汉,南昌、福州设办事处”等。
毛主席虽然提出新四军“军(部)暂住武汉”,但鉴于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活动的8个省的游击区,有7个与江西互相联系,为了便于集中改编和就近指挥抗日,毛主席又于11月8日致信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和八路军负责人,提出了新四军“军部第一步设南昌”的意见。
叶挺回到武汉后,便立即开始了筹建新四军军部的工作。为了便于和驻在汉口的武汉八路军办事处①联系工作方便,通过考察,叶挺选中了离武汉“八办”只有一街之隔的大和街26号的一排三栋房子,作为新四军的办公用房,并挂起了“新四军筹备处”的牌子。
新四军筹备处原为日租界日侨的住房,全面抗战爆发后,日侨全部撤走,房子就空了下来。
叶挺选好办公用房,把“新四军筹备处”的牌子挂出来后,立即把中共中央提出的有关新四军的编制、干部配备、隶属关系、经费给养和改编后开赴前线、原地保留战略支点的方案,转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核准。
11月21日,蒋介石电召叶挺赴南京。叶挺到南京后,和叶剑英一起面见蒋介石,向蒋介绍了中共提出的新四军的改编方案、意见和要求,却遭到蒋介石的极力否定。
叶挺遂毅然提出辞职。蒋介石慌忙“挽留”,又让叶挺找陈诚“商量”。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新四军的编制等方案,叶挺一面通过武汉“八办”董必武、叶剑英等将掌握的情况及时向中共中央汇报请示,一面积极奔走于国民政府各部门、各战区之间,要求他们给予支持。
到了12月,蒋介石急于在江南开辟敌后战场,又联络叶挺,催促他加快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
11日,叶挺致电毛主席反映这一情况。毛主席接到叶挺的电报后,交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
14日,中央政治局专门讨论了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工作和新四军的改编问题,明确规定了新四军的发展方向、方针政策和组织领导,并决定成立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由项英、陈毅任正、副主任。
同时决定新四军的工作由中共中央长江局就近指导。
当日,毛泽东、项英就新四军的编制等问题,联名致电叶挺,对新四军的改编、坚持党对新四军的领导、新四军集中改编后立即开赴抗日前线以及维护两党的团结等问题作了答复。
按照毛主席的电示,叶挺一面在武汉四处奔走,大力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新四军广揽人才、筹集经费和军需物品,一面呈请中共中央派干部到新四军工作,以充实新四军的干部队伍。
12月23日,项英率赖传珠等一批派往新四军工作的干部抵汉口,受到叶挺的热情接待。
当晚,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八办”召开会议,会后,项英从“八办”来到“新四军筹备处”,与叶挺会面,商谈新四军的筹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