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广西战场除了昆仑关战役外,还有惨烈的宾阳会战。
昆仑关战役是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日本为进一步封锁和威胁重庆国民党政府当局,以战逼和,在桂南发动的“对大陆最后的攻击”。
据战后日本公布,昆仑关战役期间,日军第二十一旅团班长以上军官85%和士兵4000多人战死。
据中国陆军第五军公布,此役生俘日士兵102人,缴获战马79匹,山炮、野炮、战防炮32门,轻重机枪242挺,步枪2000余支。
而五军伤亡1万余人,合葬于昆仑关墓地者“三千四百有奇”。
此战役国军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在中国抗战军事史上非常有影响。
可惜的是,随后又发生了一场惨烈的拉锯战,却以国军失利而结束,史称“宾阳会战”,而这次会战鲜为人知。
在中国大张旗鼓宣传的“昆仑关战役”的胜利,日本人只称它为暂时的占领。
昆仑关战役结束不久,日军紧跟着来了一次大规模报复军事行动,以“严重惩罚中国军队在昆仑关地区对帝国军队采取军事行动”,即“宾阳会战”。
宾阳会战,中国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宾阳县城一片废墟。“宾阳会战”跟“昆仑关战役”是两个历史事件。但日本人只称“宾阳会战”,为什么?
日军从昆仑关撤退后,为对驻宾阳的中国军队进行报复,以稳住南宁战略要地,于民国29年(1940年)1月28日至2月8日发动一场大战。
日本参战兵力包括第九旅团、台湾军混成旅团、冈木旅团和第一十八师团及近卫混成旅团。
有资料称日军总兵力共两万余人。但日军出动105架飞机为陆军提供空中火力支援,这对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为这场会战的总指挥,他们的计划是兵分三路:
第一路3个旅团沿南柳(邕宾)公路作正面攻击,将中国军队吸引于昆仑关地区。
第二路近卫混成旅团从右侧迂回到宾阳。
第三路一十八师团从右侧迂回到邹墟,切断中国军队的后路。
中国军队以六个军的兵力迎击日军。
其中第三十八集团军的第二、三十六、九十九军负责守卫昆仑关及关西南南柳(邕宾)公路北侧地区。
第六军负责昆仑关东南三状岭地区防御。
第二十七集团军的第六十六军负责到甘棠地区阻击。
第三十五集团军六十四军及一七五师奉令从灵山北上,尾击日军迂回部队,与甘棠地区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有资料说,国军总兵力达30多万人(“桂南用兵三十万,仅桂邕公路为其主要交通线”)。但是,按国军的军队编制,一个军大约在2.5-4万人左右,多数是3万。
因此说中方参战兵力大约在20万人左右。但这20万人居然被日军2万人打败了,真是匪夷所思。
28日10时,在四塘、五塘一线展开的第一路日军二个旅团(台湾军混成旅团、冈木旅团)及近卫混成旅团在今村中将指挥下开始对南柳(邕宾)公路北面高地的中国第九十九军发起攻击。
29日10时起,驻防八塘的日军第九旅团亦开始向北攻击,与四塘、五塘地区日军相呼应。
30日,日军近卫混成旅团在击溃六塘北面高地的中国军队后集结于七塘,转而东进,开赴甘棠。
在南柳(邕宾)公路上发动攻击的同时,第一十八师团则沿邕江南岸东进,然后北上。28日夜占领永淳,31日占领甘棠。
连日来,由于雾气弥漫,日军飞机未能出动,其炮击效果亦不良。
31日中午刚放睛,日侦察机一架立即飞赴战场活动,发现中国方面约2万人、50辆汽车的一支行军纵队正沿宾阳——武陵公路南下,日军立即派27架飞机前来攻击。
2月1日,日军又出动7架97式轻型轰炸机到宾阳县城对三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等目标进行空袭,这场空袭或许是这场会战的一个转折之点。
空袭后城内5处起火,虽然给城内造成了一些损失,但这不是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三十八集团军与各军联络中断。
而行军打仗,全靠通讯指挥,通讯联络中断,这部队还怎么协同作战?怎么调度?因此国军指挥变得混乱,为日军的进攻提供了方便之门。
2月2日晨失去了通讯联络的国军被迫撤退。日军第一十八师团、近卫混成旅团在甘棠北面突破中国军队阵地后进入平原,彻夜突进。
近卫混成旅团经古辣、武陵直趋宾阳,其先头部队2日18时5分进入县城。
一十八师团分两支:一支经古辣、大桥,奔赴邹墟;一支沿湘桂铁路北上,取道黎塘、洋桥到邹墟。
3日14时多,该师团先头部队进入邹墟,并占领清水河桥,完成了对中国军队的“双重包围”。同日,从南柳(邕宾)公路北上的今村所部亦占领了昆仑关。
当日12时,日军第二十一军决定“继续歼灭包围圈内之敌,然后在宾阳附近集结”。并命令今村所部向宾阳进击,近卫混成旅团向中大村推进,切断中国军队退路。
当日,日军地空协同,在中大村附近对后撤的中国军队进行攻击,一直打到第二天。
4日,日军主力已集结到宾阳附近,第二十一军司令官安藤利吉中将上午进入宾阳,下午通令所属各部:
“宾阳会战已结束,应将兵力集结于南宁附近。”
为掩护后撤,台湾混成旅团及高峰隘的守备部队对武鸣出击,一十八师团对从灵山、永淳尾追而上的中国三十五集团军六十四军进行了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