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沙作战,日军最初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为保密起见,将其称为“加号作战”。
1941年9月29日,日军将其正式定名为长沙作战;中方将其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9日,突破新墙河防线的日军沿黄市、大荆街、关王桥一带进逼汨罗江北岸,其第3、第6师团各一部则进至汨罗江南岸新市、颜家铺、浯口各附近。
第9战区令第20军配合第4、第58军扼守关王桥以东、易水以北地区,从日军后方相机攻击;第10、第26、第74、第79军等由东南向西北侧击,歼灭突进汨罗江以南地区之敌。
但第9战区下达作战命令的无线电报,被日军截获并破译,日军遂放弃“将主力用于湘江方面”的原定作战方针,决定在捞刀河以北地区捕捉歼灭第9战区军队。
20日,日军第3、第4、第6师团强渡汨罗江,并将正面逐次向东移动,企图包围汨罗江南岸守军的右翼。
其第40师团沿关王桥、长乐街以东山地,经三枣桥向瓮江挺进。
当时,汨罗江南岸第37军主力及第99军主力并列守备神鼎山、鸭婆山一线阵地,第26军正向瓮江挺进。
24日,第37军阵地被日军突破,日军第4、第3、第6各师团,跟踪第37军向栗桥、福临铺、金井进迫,并攻击第10军阵地。
25日,第10军阵地多处被突破,遂与第37军一起向捞刀河南岸转移。
是日,第26军在蒲塘地区被日军包围,陷入苦战,后向更鼓台、石湾方向突围。
26日,第74军由万载到达长沙东面的春华山附近,先后与日军第3、第6师团及第40师团一部遭遇,双方展开激烈的厮杀,均有不小的伤亡。
28日,第74军向普迹以东撤退。
27日,日军第4师团一部从枫林港、早渊支队从水渡河渡过捞刀河,继而又有一部渡过浏阳河。
奉命由湘西增援的第79军第98师及由广东增援的暂编第2军暂编第7师,在长沙东郊与渡过浏阳河及捞刀河之日军第4师团和早渊支队发生激战。
当日下午,日军早渊支队一部自长沙城的东北角冲入城内;当晚,早渊支队全部进入长沙城。
28日,日军第4师团主力渡过浏阳河并于次日开进长沙,第3、第6师团在永安市附近击退第74军后,向株洲方向突进,其一部冲入株洲。
在此期间,日军第34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4旅团主力分别于9月26日向赣北武宁及高安地区进攻,与第30集团军及第19集团军之各一部发生战斗,10月1日前后被迫退回原阵地。
日军占领长沙后,认为已达成战前预定的“严重打击”第9战区主力之作战目的,加之日军经连日作战,粮弹消耗很大,后方供给线又被切断,遂决定结束作战,并于10月1日开始撤退。
10月2日,第9战区军队转入追击和拦截,给日军一定杀伤。
10月5日,日军北渡汨罗江继向新墙河以北退却。
6日,第9战区追击部队渡过汨罗江。
8日越过新墙河。
至10日,双方阵地又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由于第9战区指导的失误,致使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并追击到株洲,基本达成战役目的。国民党军队在此次会战中伤亡及失踪近7万人,日军伤亡2万余人。
让我们再次剖析一下第二次长沙会战的得与失。
……入夜,日军袭击74军军部,74军军直属队打散。军长王耀武率卫士紧急突围,卫士排长被俘虏后遭日军砍死,王耀武借着夜色才得以逃脱。
经过1天的战斗,74军只有51师还算比较完整,57,58两师均被打散。
1941年9月,中日两军再次围绕着长沙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会战。这次会战在战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长沙会战”
这一次,薛岳的对手换成了阿南惟几中将。
阿南惟几在接替园部和一郎成为第11军司令官之前,他是日本陆军省次官。
这次是阿南惟几第一次指挥大型作战,阿南惟几跃跃欲试,兴奋的心情难以抑制。
中国第9战区的指挥官还是薛岳,自39年10月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第9战区和日军第11军沿着新墙河对峙,两年来没有发生过战事。
此时的第9战区总兵力约有37万多人,薛岳还修建了一条牢固的工事,他把这条防线称之为“伯龄防线”——薛岳的字是伯龄。
阿南惟几针对性改变战术,薛岳仍照搬老战术
第二次长沙会战前日军大本营为了保证进军东南亚所需的兵力,不允许第11军动用即将调往太平洋地区的部队,同时要求作战必须迅速推进,完成之后快速回撤,尤其要固守宜昌。
阿南惟几第一次指挥大型会战,自然希望马到成功。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
阿南惟几,木下勇等为制订作战计划,费尽心机,并反复派飞机侦察湘北周围的地形和我军配置。
还认真总结参考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同时召开各师团参谋长参加的军事会议,征询意见,进行兵棋演习。
在作战计划里,阿南惟几吸取了第一次长沙会战的教训,彻底集中了兵力——
在沿着新墙河仅20公里的狭窄正面,他把四个主力师团(第40、6、3、4师团)自东向西一字排开。阿南惟几要求日军以大兵团迅猛推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作战目的,然后迅速撤回原地。
阿南惟几的目标还是粉碎第9战区的有生力量,而非占领长沙。
日军转变了作战思路,但是薛岳还沉浸于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之中,完全照搬老战术,“诱敌深入”“集中主力”在长沙周围决战,这也注定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惨败。
日军扫荡大云山,薛岳没有引起重视
在正式作战之前,阿南惟几命令日军第6师团扫荡大云山,将大云山的中国守军赶到南岸,目的是:
一、掩护其主力集中,解除后顾之忧。
1941年9月7日,日军第6师团在飞机的掩护下,分别由桃林、忠坊出发,从东、西、北三面围攻大云山。
日军原以为这是一次简单的作战,但却遭遇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9月10日,国军趁第6师团和第40师团换防之际发起进攻。58军控制大云山主峰,59师、60师、新编第10师合力包围日军第13联队。
日军第6师团和40师团交接时,不知何故忽视其还有一部正在和我军激战,
只告诉第40师团“第6师团已扫清大云山敌人,你们将不会遭遇到大量敌军”
第40师团先头部队重松支队放松了警惕,遭到了新编第10师的猛烈伏击。第13联队反而趁机逃出包围,重松支队却成了我军包围圈中的新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