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侠(1908—1942),江苏丰县人,少年时代投笔从戎。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范子侠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直接关怀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2月12日,在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的河北省沙河县柴关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
范子侠将军牺牲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新华日报》撰写纪念文章对他高度评价,认为范子侠将军是“模范的布尔什维克,最忠实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范子侠1908年出生于江苏丰县华山镇大史楼村一个贫苦佃农家庭。
1922年,14岁的范子侠只身流浪到福建,毛遂自荐给一个副官当勤务兵,后被送至天津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他在东北军曾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范子侠愤然辞去军职,另寻抗日救国的其他途径。
1933年范子侠加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并任某部团长,率部参加克复康保、多伦等地区对日军作战。
1935年绥东抗战爆发后,范子侠秘密打入伪军李守信部金宪章旅,任营长,在百灵庙战役中策动全营起义,并迫使金宪章旅投降。
范子侠因此被国民党军事当局视为危险分子,遭到禁锢,直到七七事变后才获释出狱。
全国抗战爆发后,范子侠组织抗日义勇军,在河北无极、藁城、新乐、行唐一带打游击。
1938年春,范子侠自改番号为冀察游击第二师,率部由河北行唐南下,转战冀西、豫北一带。
1939年6月,范子侠应邀在八路军129师师部与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见面。
同年11月,范子侠所部被改编为129师平汉游击纵队,范子侠任司令员。同年底,范子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范子侠任八路军第129师新编10旅旅长,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
1942年2月,日军对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第2期驻晋日军总进攻”。2月12日,范子侠在沙河展开反“扫荡”激战时中弹牺牲,时年34岁。
范子侠家境贫寒,6岁丧母,靠族人帮助才上完小学。1922年,流浪到福建,进入一所中学半工半读。
后来投笔从戎,开始给一副官当勤务兵,后被选送到天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1931年,范子侠所在的部队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时值“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痛感外敌入侵,民族危亡,内战不息。
在“围剿”前线召开的军事会议上,他联合正义青年军官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呼声。
然而,军事当局却答复“有言抗日者格杀勿论”。范子侠愤慨至极,毅然辞去军职,另寻抗日救国的途径。
“七七事变”后,他在行唐、藁城一带,联络抗日志士,成立抗日义勇军。
1939年底,在八路军总部首长和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的亲切关怀下,他将部队易帜为“平汉抗日游击纵队”,接受八路军的领导。不久,他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范子侠兼任八路军太行军区第六分区司令员,他率领部队转战冀西山区,持续打击敌人。
2月的一天,范子侠得知敌人一个武器运送车队准备开进临城县城后,立即率领一个营的指战员于夜间悄悄埋伏在临城县城与古鲁营村之间的北盘石村岗坡上设伏。
清晨,日伪军乘卡车和摩托车满载军用物资渐渐进入伏击圈,后面还有伪军骑兵约两个连殿后。范子侠靠前指挥,传令各连放过前方“开道”的敌人摩托车,在敌人卡车驶入伏击圈后突然攻击。
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战士们扔出手榴弹,步枪、机枪一起向敌人开火。
乘敌人纷纷跳车逃命之际,范子侠命指战员迅速发起冲锋。战士们一阵猛打,很快把押车的日军消灭干净。
敌人前卫部队听到身后枪声大作,马上掉头回来增援,却不防范子侠为他们另设了一个伏击圈。在八路军战士的枪炮声中,这伙敌人被全部消灭。
敌殿后骑兵本想上前接应,同样遭到八路军顽强阻击,见前面日军车队已遭歼灭,伪军无心恋战,遗尸数具后逃走。
此战击毙数十名押车敌人,缴获机枪、步枪数十支,迫击炮3门、手榴弹5箱、子弹数千发。
内丘、临城县城日军闻讯后,慌忙调集救援部队赶往北盘石村。范子侠闻讯后派出阻击部队与敌激战,掩护军民抢运敌人的弹药物资,在打死打伤敌人数十人后,范子侠率部护送缴获物资安全转移。
1940年,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新编第十旅旅长的范子侠,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在破袭正太铁路阳泉至寿阳段战役中屡立战功。
1939年冬,日军加紧推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又称“格子网战”),妄图消灭中国人民抗日力量。1940年,八路军总部决定发动以破袭正太铁路为主的铁路破袭战(即百团大战),粉碎日军的阴谋。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打响,一二九师新十旅旅长范子侠、政委赖际发率领新十旅二十八团、三十团负责阳泉站(含)至寿阳站(不含)间的破袭任务。
8月20日22时,总攻的信号弹划破夜空,我各路破击队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正太路敌人的车站和据点,华北地区数千公里的交通线淹没在破袭战的火网中。
谢富治、范子侠、赖际发亲自坐镇桑掌大桥。桑掌大桥由法国工程师监工修造,桥身系石块筑成,共二十一孔,桥下奔流着汹涌的河水。
桑掌大桥,是正太路上最长的石桥,是正太路的脊椎骨,要摧毁正太路,必先摧毁桑掌桥。
敌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在桑掌桥周边筑起了四个坚固的堡垒,即三个碉堡、一个日军值班室,重点防守。
总攻开始后,其他各点捷报频传,这里却打得异常艰难,多次冲锋均未成功。
直到午夜3时,范子侠离开指挥所,带着机关炮潜入距敌人六七十米的树下,冒着敌人机枪扫射的危险,亲自动手指导装弹、调整炮位方向,架炮猛轰,很快打“哑”了敌人的机枪。
突击班在四连连长王文兴率领下,巧妙到达指定地点实施爆破。随着轰隆隆的几声巨响,火光映红了整个天空,枕木、道钉、石块飞上天,桑掌大桥被彻底摧毁,正太铁路陷入瘫痪。
随后谢、范、赖继续指挥三十团扩大周边破袭工作,大铁炉沟、小铁炉沟、燕子沟、赛鱼都有破袭成果。
但由于阳泉方向敌人有增援,因而铁路线处于反复争夺战中,直到21日,该地敌军才被完全歼灭。
21日夜,三十团一个营在我炮火掩护下激战6小时,攻下坡头车站。
此战毙敌14名,俘伪军18名、日兵10余名,车站站长被当场击毙,夺获火车1列、车头2个、车皮10辆,缴获步枪50支、轻机枪2挺、掷弹筒2个、子弹7箱等。
狼峪站为正太路上的二等车站,车站东西长1.5里,南北距0.5里,东面是一排青砖水泥筑成的新式营房,可容纳二三百人,平时常有50至150名日军驻扎。
票房、候车室、员工宿舍位于车站的正中央,西边是一个高大的蒸汽锅炉房和一座已废弃的旧式水塔,此外还有储藏室、地窖和一个能容纳100多匹战马的马厩。
整个车站四周用坚固的铁丝网围着,铁丝网里是半人深的壕沟,营房四周有坚固工事,并有交通壕直通对面山上的碉堡处,南靠以草帽山为主峰的左右烧纸垴、将军垴、十亩堰、七亩咀等五六座山峰。
日军在这些地方修筑了六个炮楼、碉堡,且车站、炮楼、碉堡之间有交通壕连通,呈扇形,与狼峪站相互钳制保护。在此车站的日军直接钳制着我正太路的破击活动。
20日夜,新十旅二十八团围攻狼峪、张净、芹泉等铁路据点,但因敌人死守顽抗,加之地形不利,未能攻下。
23日,阴雨停了,天气放晴,时任新华社记者的韩冰野随谢富治、范子侠、赖际发,带领三十团部分人员经过坡头车站支援西线二十八团,围攻测石火车站。
23日黄昏,顽抗两日的日军远远望见一支三四十人的队伍,衣着整齐,持日式武器,由测石村方向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