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云义也不再废话,直接下令将袁术绑了起来,押在军中,准备来日送往长安。
................
平熹二年秋,李云义大败袁术,于大别山将之生擒,随后将其妻妾子女,一众亲眷打包好,送往了长安。
袁术也被随军押往了长安,但是却不幸死在了途中。
对于袁术的死天下之人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因为兵败,所以羞愤交加,于途中旧疾复发,吐血而死。有的说是被李云义鸠杀,还有的说法是袁术没死,只是暗中逃跑.....
至于袁术到底是何下场,已经无人可知。因为袁术是在豫州前往长安的途中病死的,所以便就地埋在了冀州。
可怜一介诸侯,位至天子,天下知名,最后却落得一个荒草孤坟的下场。
袁术死后,袁术的残党们也停止了反抗,尽皆选择投降。
汝南之地,那名哨兵先带袁术的书信至,袁家看到袁术的请降书,一个个都没了注意,最后还是迫于形势之下,选择了投降。
三天之后,彭左率军兵临汝南,袁家子弟出门十里相迎。
彭左进城之后,迅速依靠冀州兵的威势,建立了绝对的权威,随后清除了很多之前支持袁术的人,大批扶持了一些汝南中等世家,用以于袁家对抗,而袁家因为袁术的失败,损失惨重,已经没有与彭左叫板的实力,所以只能装作视而不见,一再忍让,默默任由彭左宰割。
在袁家不反抗的诚恳认错态度下,彭左很快便稳定住了汝南的局面。
在彭左稳定住汝南的同时,张飞和乐进、于禁也奉李云义的命令,被调来了豫州,李云义在留下太史慈陪自己驻防豫州后,命于禁、乐进和张飞三人各领一万大军收服扬州。
这扬州,也便是袁术实际管辖的扬州,范围包括长江以北的庐江郡区域到淮南的合肥一代。
在张飞、于禁和乐进三人的合作下,收服扬州的过程,也十分地顺利。大多数城池知道袁术败亡的消息,也尽皆不再做抵抗,选择出城投降,对于这种情况,李云义也是早早放出了话,只要是主动开城投降的,在收复之后,他们仍然可以享有对扬州一代的管辖权,李云义只是派军马和使官入驻,进行监督。
李云义所提出来的好处,对于现在人人自危的扬州官员们来说,无疑是天大的诱惑,这让所有原本隶属于袁术的扬州官员们,纷纷选择开城投降,表示自己先前归附于袁术,实在是迫于无奈,然后纷纷为李云义歌功颂德,几乎把李云义捧成了大汉唯一的忠臣。
扬州的顺利,导致张飞、于禁、乐进三人所带去的三万大军,直到收服了扬州江北全境,居然都没有打过一次仗。这三万军士中的一万,也各自分到了扬州的各个郡县内作为驻军。
其实,李云义并非是不想收回扬州官员们在扬州地区的统治权,只是如今虽然袁术虽然兵败,自己的粮草也多用来接济了豫州,即使拿到了袁术在汝南所囤积的粮草,一时之间,道路不通,调度也十分麻烦。
更何况因为自己让彭左在汝南对袁家所实施的一系列打压政策,导致袁家之中已经有很多人对自己积累了不少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