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
庞统微微一笑。
杨修默契的与马越对视一眼,却是一齐隐瞒了荀攸就在长安城中的消息。
“我现在便带你去拜见主公。”
告别关羽,先一步派人的试探的事情自然会有人去做。杨修迫不及待的想要将扶风马氏的更多消息送到齐公手中。
包括还在长安城中的军师!当了主簿之后,他才知道齐军的军师究竟是什么!那不仅仅是谋士,整个齐军,上千万百姓的一举一动,都被这些军师影响。
相比纯粹的参谋,军师无论治民,还是治军,至少有一技之长,能够海纳百川。
他意识到,荀攸在长安绝对不可能单单是为了迎亲,而是另有目的。
只是他如何猜想,也猜不到荀攸的目的是什么。
......
自从李傕收缩兵力,京兆尹,即长安所在的郡内,便变成了无主之地。官员逃匿,或是反正,摇身一变变成齐军的功臣,一座座城池,跟一封封求援,求粮食的书信不断汇聚在位于长安城外的幕府当中。
李云义镇住场子,不紧不慢的调动各种资源,开始以工代赈。
以工代赈在关东地区实行良久,哪怕现在没有饥民,官府也会将部分难以运输的粮食,就地消耗在民政上面。
无论是开凿水渠,增加良田,还是鼓励拓荒,移民。这对地方官员而言,都是善政,计入年末考评。
关西之地却没有这些常识,官员仍旧是大汉时期的官员,横征暴敛。李傕敢收五成的粮食充作税赋,下面的官员就敢朝着百姓征收七成。
反正李傕不可能挨个清查,他只要一个数字。
数年下来,有良知的官员走的走,死的死,剩下的全是贪官污吏。
长安以东,霸陵,杜陵,蓝田三县县令被召集而来。
他们看完手中李云义手书的令喻,对视一眼,只是默不作声,想着令喻最后的一行文字。
“兴平二年之前诸多功过,立刻清查,依法论处。罪大恶极之人,不能将功折过。今日之后,京兆尹一切如旧,再有杀人,劫掠,贪污腐败之事发生,杀无赦。”
越是简短的话语,便越是让他们心惊肉跳。他们都是经年的官员,什么事情,如何处置都烂熟于心。
主动归降变成齐军的青州军,他们毫无抵触,下意识的将府库当中的各项数字稍微更改,便呈了上去,交给齐公审查。
他们名义上已经是齐军治下的官员,周遭也有军士保护,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齐军监控之下。
他们已经明白,自己被召唤而来,并非是什么好事,而是等死。哪怕是功臣,也改变不了李云义的意志。
只要被查找到证据,证据自己做了坏事,自己的脑袋就不再属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