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见到诸葛亮时的心情不一样,鲁肃是值得大力拉拢的人。
李云义很清楚,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想要改变一个人,都是天方夜谭。人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都有自己的欲望。想要将人的欲望捏在一起,跟自己一样,只能白费力气。
面对鲁肃,李云义很实诚,这是一个值得拉拢的人,又是广义上的南方人,跟周瑜等人有一定的交情。
就目前而言,鲁肃比诸葛亮更有价值。鲁肃更稳重,更识大局,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齐公明鉴,举孝廉真的能够举出人才?”
李云义笑而不语,这是明摆着的事情。整个大汉人才不知凡几,这些是举孝廉挑选出来的不假。更直白的原因则是,人人都需要通过这一个渠道。
举孝廉泥沙俱下,有名臣名将,也有寂寂无名,历史不曾记载的小人物。
就像科举制度一样,每四年考出来的人才不过寥寥,大部分士人士大夫都没有留下太多的存在感。但这样的挑选人才模式,的的确确比举孝廉更为健康,富有活力。
“举孝廉已经沦为地方世家豪强勾结的手段,举孝廉,父别居已经成为常态。”李云义实话实说,自己这个孝廉怎么来的,他比别人更清楚。
“齐公既然想要改革孝廉制度,又用考学方式挑选各科人才。小民以为齐公所谋甚大,想要对整个体系进行变更。故而参加考学,而非举荐。”
鲁肃目光灼灼,他久在地方,对大名鼎鼎的齐公有了足够多的了解之后,才将周瑜的邀请拒绝。大汉北方已经平定,齐公鲸吞天下之势已成。
纵然此番北上不能被齐公赏识,留在北方保全性命至少无虞。鲁家可不止自己一人,还有自己老娘。
父母在不远行,此番北上已经是下定决心的豪赌。若是不成,便回东城老家。
现在看来,自己赌对了。齐公的确是想要用考学取代孝廉,更想南下荆州扬州,让分裂数年的大汉,再度一统。
“此事不急一时,江东如今情况如何?孙策扫荡江东,可曾顺利?”
“不顺利。”
鲁肃深吸一口气,严肃道:“江东孙策只善武功,麾下钱粮不足,便勒令地方大族出钱出粮,让江东之地怨声载道。若单单如此,也就罢了。齐公平定长江以北,广得人心。孙策破庐江,杀陆康,失了江东世家之心。”
“只要齐公大军南下,江东必定叛乱丛生。孙策武勇惊人,周公瑾才智与小民不相上下。论及军略战阵,此二人还能给齐公造成些许麻烦,别的方面,二人一塌糊涂。”
“说得倒也不错。”
李云义闻言一笑,不免高看鲁肃一眼:“孙策周瑜行事粗暴,对世家豪族下手,却又不肯下死手,迟早惹祸上身。新年一过,江东必定再度纷乱起来。孙策也好,周瑜也罢,都没有足够时间稳定时局。”
“子敬是东城人,可敢跨海随军前往会稽?”
“会稽?”鲁肃神色一紧,猛地起身,叫道:“齐公现在就要对孙策下手?”
“内战早一日结束,百姓早一日恢复安宁。孙策也好,刘表刘璋也罢,若在中原,早就被孤扫荡干净。他们偏安一隅,不愿交出兵权,或早或晚都要打上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