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婿,你说的极是。在这个位置就不只是一个人的事了,无论你做什么,某家都会支持你。”
吕布说得轻巧,却是许多文武的心思。大汉好不好与他们无关,他们在乱世崛起,没人愿意将权利让出来,再跟那些在乱世当中苟活的大汉忠臣争锋。
“齐公所言虽然不错,却树敌太多。”
“不,孤的敌人没有孤的朋友多。”
李云义摆摆手,笑笑道:“孤的政策带来的好处是世家执政的百倍,无论是军士还是寻常百姓,谁愿意回到大汉过日子?除了部分世家豪族的主干受损之外,大多世家子,豪族中人,都是孤的朋友。”
封建时代的君主也好,后世西式民主的官员也罢,都是极度弱势的群体。倒不是他们不能拥有凌驾于普通人的生活,而是一条狗在这个位置上面,国家都能顺利运转。
恰恰相反的是,一旦君主大臣插手具体的行政,那就是一场灾难。
纵然是王安石张居正这样的改革家,在中央的时间太久,没有足够多可以信赖的官员,也没办法了解地方上的真实情况。无法保证自己的政策实行是有利于士绅,还是百姓。
李云义老实,自知自己的聪明程度跟这个时代的人杰相比,绝对不是对手。更知道自己没有足够多的政治能力,可以在朝堂上碾碎自己的敌人。
生在红旗下的他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反帝反封建,有伟人带领无数前辈开创的道路,在东汉末年可以被认为是一个皇帝的自我修养。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把朋友变得多多的,把敌人变得少少的。
涉及到根本的土地军队改革,李云义效仿之后,才知道这些制度有多牛逼,能够团结多少人。
“屁股决定脑袋,为了家族,他们会对抗孤,与孤作对。为了自己,他们也会奋不顾身的加入孤的麾下,重新建立一个家族。”
荀彧目光幽幽,一个家族一旦分裂,想要重建,难于登天。
四世三公的袁家分裂之后,现在只剩下袁绍一支。其他汝南袁氏的成员,都已经跟袁绍划清界限,哪怕只是明面上这样做,过三五十年,袁家只剩下血脉上的联系,利益绝对不会相同。
弘农杨氏,杨彪杨修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这两父子倒是相得映彰。
至于荀家,荀家早就分崩离析,荀氏八龙,人人都才学惊艳,年纪相差极大。
自己的大侄子就跟自己没有任何共同话题,甚至荀攸没有在颍川长大,身上也没有颍川的刻印。
荀家,已经变成数支。
大汉州郡上大大小小的家族都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想要更进一步的士人就得另立门户,其中多数人不情愿,少数人却是乐易为之。
那些没有家族帮助的世家子,寒门子弟出仕之后,对家族嗤之以鼻,不愿意分润自己的财富权利给家族。
有了李云义撑腰,他们就有足够的实力,对抗家族,对他们说不。
这不是阴谋诡计,而是阳谋。
是人性的选择,谁也无法避免落入李云义精心布置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