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江东,据江而守是唯一的生路。而这唯一的生路却需要对会稽豫章下手,对这些对大汉任命的朝廷官员出手。
毋庸置疑,这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响,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齐公李云义。
如何面对?
孙权深深吸了一口气,再度重重拜倒:“齐公谬赞,家父所做不过是臣子应做的事情......”
“若是你大兄知晓这道义,天下诸侯也能少一个。文若曾经与孤坦言,你大兄不能前往邺城,难以继承令尊的乌程侯。今日孙策反叛,这爵位理所应当落在仲谋身上,敢问仲谋敢不敢与令兄划清界限?”
李云义睁着眼睛说瞎话,谈笑间便让孙权不得不做出选择。一边是爵位,一边是兄长。孙权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爵位。
“小人从扬州向北,途径州郡百姓安居乐业,军士威武。今日见了齐公,知晓家兄所做之事,除了顿足之外,愿为齐公驱使,劝降家兄等人。”
孙权声音从低到高,激昂慷慨起来。
他神情悲愤,倒不是作伪。一旦应承爵位,必然跟过去斩断,两相抉择,他惶惶不安,却又不敢不做选择。
那可是齐公。
“既然仲谋也这般想,那再好不过。德祖,此事交给你了,檄文仲谋写好之后,你加以润色,一定要让孙策等人迷途知返。”
“诺。”
孙权低眉顺目,千言万语到头来只有一个轻巧无比的“诺”字。
至于李云义,他已经习惯虚以为蛇,面对谁都能毫不犹豫的戴上面具,与他周旋。区区一个孙十万,未来的吴大帝算什么?
一个连争论都没有的三国人物,后世三国爱好者提及此人,无一例外都是鄙夷痛骂。
内战内行,政治头脑一流,能够靠偷袭,假投降,屡次得逞的人,怎么也不是正人君子。只是李云义也没想到孙权这么小就已经腹黑起来。
若给他时间成长,未必不能成为那个吴大帝。
只可惜,他这辈子注定是乌程侯,再无前进一步的可能。
“主公,此人能屈能伸,比孙策强了许多。”离开之后,杨修小声提醒。孙权是诸侯之后,提防一点是应该的。
“英雄所见略同,德祖既然也认为孙权此人有威胁,那便不要让他掌握权力,一辈子都只能做一个尊贵的乌程侯,也算是朝廷尊重孙文台过往功绩。”
李云义哂然一笑,一切都在计划当中,管他孙权能力如何,只要在自己控制之下,他就没有跳起来的可能性。
孙权的法统来自于孙策,而不是自己挣来的。
就冲这一点,他就不可能造反成功。
“主公深谋远虑,在下不及。”杨修闻言一笑,暗自摇头。果然一切都在李云义的计划当中,自己的提醒,只是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