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反对孤是因为二千石官职?他们反对的是他们没有担任二千石的高官。让德衡孔明这样的年轻人先一步进入大齐核心。这样,你有空也去拜访康成公,翁叔公。纵然不能学到多少经学,也能有他们二位作为的依仗。”
“这样,你与诸葛孔明怕挨骂的话,孤请河间太守应劭为工部尚书。此人擅长清谈,不善做事。正好你与诸葛孔明做事,他顶在前面。”
马均闻言大喜,连声道:“主公所言甚是,微臣愿意边文礼佐官,为主公效力。”
“只是边君未必会接受此骂名,与天下名士对垒。”
马均起身,心情复杂。工部尚书位置对自己很重要。但比起天下的骂名来说,还是实权更重要。当不当尚书没关系,重要的是还能留在工部。
“有一就有二,工部之后其他官员俸禄也会增加,无非是时间早晚。应劭若是不愿意来邺城为官,才是怪事。除了工部尚书之外,孤还能许他一年后进入内阁。”
齐军名士不少,年纪地位都够的却不多。马日磾是汉臣,不能入阁,成为齐军核心治政的几个人。郑玄是大儒,必须跟朝廷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才能地位超然。
在齐军体系当中大儒除了许靖之外,只有应劭。这位被曹操所杀,兖州叛乱四起,陈宫张邈迎接吕布入主兖州的导火索早在曹操老爹被杀,就立马带着麾下人马奔走青州。
另一个时空应劭没地方跑,被曹操所杀。青州军异军突起之后,应劭有了新的选择,躲避青州,在太守任上辗转,证明了自己除了清名,一无是处。
“此事不用再提,上次诸葛孔明说得连弩,研发的如何了?”
李云义扯开话题,应劭如何应对是应劭自己的事情,想要权势,就得付出代价。名士养望为的是官职,为的是家族未来。
自己关心的是工坊内部生产,诸葛连弩能够早一步问世,骑战,水战的时候都能减轻伤亡。
“诸葛孔明一直都在改革,学习,未必有时间做这件事情。”
马均理所当然的为诸葛亮开解,作为自己手下第一干将,诸葛亮的能力出众,匠造虽然有些拉胯,但在其他方面确实一等一的大佬。
这样的人放在哪儿都值得重用,不能因为没有造出连弩,就进行责罚。
“这件事情主公就不要过问了,微臣会想办法将连弩拿出来,用在军伍上面。”
马均把胸脯拍的邦邦响,大声保证。
“微臣拜见齐公,大人。”
诸葛亮不紧不慢的迈步入内,此处是工坊内部,不缺赤膊黑皮的工匠,李云义这样戎装加身的人犹如夜空中的星火。
“孔明尽管放心,齐公许你左侍郎的位置,俸禄也提升到了二千石。”
马均挤眉弄眼,原本对连弩不算上心,也没有抽调多少人力物力研发连弩,加之新年,战争,工坊的人力已经被压榨殆尽。
在不影响耕种的情况下,根本抽调不出足够的人力进行研发。
现在旧事重提,他记在小本子上面,上了心,准备尽快拿出成绩。思路是现成的,差的是人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