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器监官吏向军器监大使挥手,连忙按照自己说的去做。
军器监大使急忙改变方向,向里面跑去。
军器监大使离开后,军器监官员带着朱明远向砖瓦建造的工房群走去。
边走边说明,“那里是军器监制造火器的地方,里面有专职的武器工匠四百人,弟子八百多人。
神机营将士们使用的大部分火器都是在这里制作的,我已经选择了技术优秀的工匠。”
朱明远听得瞠目结舌,本来以为明朝对火器重视不够的,没想到人家竟然调拨了这么多人手来研究这个。
而据他所知,之后的清朝火神枪也依旧是清朝**的标配,甚至在鸦片战争之前,全国泛滥已经有十几万支了。
所以清军的装备根本就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大刀长矛。
实际上,人家对火枪的运用也非常的娴熟,只不过当时全球科技已经更新换代,火绳枪在燧发枪面前就是个弟弟,清军被洋人吊打,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这些都是后话。朱明远暂时没有兴趣去聊
朱明远站在军器监官吏的后面,看着眼前的一切。
到处都是工人,到处都是烟。现在是明朝早期,朱元璋对火器的把握还比较严格,所以大家也不敢偷工减料。
一旦到了明朝中,后期皇帝开始怠政,朝廷的管制开始放松,到时候别说偷工减料了。直接把火枪拿出去卖都有可能。
进入那个砖瓦工房的群后,军器监大使带着军器监官员去之前选择的工匠静静地站在门口。
军器监官员来了,军器监大使带着这些工匠聚集在一起。
“请下车,我一会儿有事就去见你。”军器监官员向军器监大使挥手,表示他可以离开。
军器监大使手拱向军器监官的拱门,带着随从出去了。
军器监官员指着眼前这些工匠,向朱明远介绍。
工部的工匠数量很多,但是能写的东西有限。特别是负责火器的人,数量很少。
“朱大人,您的样本拿出来之后,我们已经吩咐军器监的人,火速开始模仿打造了,只不过大家现在还不得要领而已,正在慢慢研究,还请您稍安勿躁。”
朱明远点点头,他对于这件事情反而不怎么着急,虽然上面催的很紧,但是他明白,从原始火枪到火绳枪之间是有一个很大的技术跨越的?
就如同后来火绳枪和燧发枪之间的那种跨越一样。
当然,燧发枪也并不代表着早期火器的最终顶点,在鸦片战争之前,英国人就已经发明了击发枪,可以说对清军简直是降维打击。
“这样就好,其实对于火枪什么的我也不是特别了解一切,还有赖于你们这些师傅们慢慢打理,我只能给你们提供样本,究竟未来能制造出什么,还得看你们的工艺了。
如果咱们能赶在今年过年之前把我想要的那种火气发明出来的话,朝廷肯定重重有赏,我会亲自向皇上为你们请功。”
说到这里,朱明远突然有了个好主意。
“你们去把这些工匠,还有师傅们全都叫过来!让他们先把手中的活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