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远趁热打铁,然后说。
朱元璋皱眉,朱明远所说的这些话确实触动了朱元璋的心,但是朱元璋并不是傻子,只凭朱明远这些话改变朱元璋的决定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那句正当生意可以赚钱,谁还愿意走歪门邪路?不知为何触动了朱元璋的心思。
对啊,如果自己小时候能多一口饭吃,多一份正经工作,家人不至于饿死的话,自己又何必出来讨饭,最后造反呢?
“朱明远,你也不要在这里大放厥词了,你说的种种好处究竟有什么证据?商船出海后,就被倭奴和贼夺走了。如果海外的不臣以此为契机搅乱了沿海会怎么样呢?”
朱元璋无言地问,但既没有表示渴望也没有表示拒绝。
以前朱元璋废除市舶司的时候,也有官员说了同样的话,那时中原还没有完全被平定。朱元璋有治理市舶司的意思吗?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人在谈论大海。何况朱元璋下的大臣淮西的子弟很多,他们的立身之本不是出海,而是没有什么热情。
而且,江南的地以前属于张士诚的势力范围,朱元璋和张士诚是死敌,朱元璋防江浙如防贼一样,简单地打开大海吗?
江浙一带的老百姓,甚至当时住在泉州一带的外国商团与张士诚、方国珍等协助过朱元璋的天下之争,朱元璋对海上贸易有着很大的先入为主的观念。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认为平民应该种田,不能胡思乱想。
不仅朱元璋,就连朝中淮西的子弟,也有很多与江浙一带没有处理的事情。人性不想看到自己以前的敌人生活得比自己好。
即使他们现在成为权力的高位,也一样。
“陛下,江浙一带是张贼的旧巢,绝对不能打开大海。张士诚死了,但是他的很多部员都逃离了国外。陛下很慎重。”
周德刚忧国忧民,慷慨地向朱元璋大声喊叫。
“是啊。如果这里的人有钱,谁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陛下,我看着朱明远,分明就是胡惟庸的余孽,当初别忘了胡惟庸就是靠着海运逃出海外的。”
这些人为了污蔑二狗子,甚至不惜说二狗子胡惟庸的余党。
不仅是文官,勋章贵也站出来了很多。
这里要说明一下,很多勋贵都和漕运有关系,有些人甚至直接利用大运河做生意,他们也不希望海运取代了漕运。
朝局一下子变了,朱明远用自己的力量吸引了大部分的火力。一瞬间,他仿佛由那个从来不过问朝廷大事的左都御史变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胡党狗贼。
朱元璋看到这个场景,不仅生气,还笑了,他知道二狗子的脾气,也知道这孩子的性格,他绝对不会是胡惟庸的余党。
毕竟人家把胡惟庸的儿子都给打死了,如果这样的人,胡惟庸还能收做党羽的话,那这胡惟庸也太可怕了一些吧!
朱元璋地笑着说:
“好你个朱明远,你治病救人的本事不小啊,惹事的本事也不小,陈到要看看你能不能说出一个子丑寅卯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