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煤炉做得真好啊。”
朱明远情不自禁地称赞了。
“刘全,之后我会安排两个人。我有两封信。一封寄到中山王家,交给中山王,一封寄到曹国公府,寄到曹国公,寄到曹国公,我马上就回来。”
从自己怀里掏出徐增寿和李增枝的信,交给了福伯。
福伯在手里看了信封的签名,马上知道是谁写的信。点头说:“少爷放心,我马上安排。”
福伯走后,朱明远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拿着茶碗喝茶,想办法解决徐增寿舒颜青的身份。
最主要的是,这个舒颜青到底有没有问题!
朱明远考虑到很晚,但是没有想出有效的方法,先休息了。
第二天,朱明远被朱元璋召唤了!
来叫朱明远的内侍果然是李东。
“朱大人,又来打扰你了。”
李东来到朱明远庄子,笑着对朱明远说。
“啊,原来是李公公啊。今天来的正是时候,我烫好了一壶酒,正好和公公小酌几杯。”
“陛下让朱大人立即入宫,陛下说朱大人都回来了,还没来见朕,那么朕唤他来寻问。”
李东模仿着朱元璋的语气说。
朱明远笑着摇头。
“好的,给朱大人添麻烦了。快点。”
朱明远换完衣服后,李东马上站了起来,和朱明远一起进了宫。
来到武英殿后,朱明远发现很多文武官员已经聚集在这里,冯胜,汤和,吕昶,沐英等很多大人物都在那里。
这些可都是开国元勋,他们怎么会都在这里的?看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也坐在上面,盯着朱明远。
“微臣参照陛下!”
朱明远站在正殿内,拱手行礼。
“来,起来,昨天你回南京,朕知道,你出了家门想了很久,所以没叫你。今天早上你也没来。你没来。朕只好自己派人去你了。”
朱元璋笑着和朱明远开了玩笑。
朱明远说:“臣惶恐。”
“好了,不要装模作样。我是来问你松江海盐的。李东之前也向朕汇报过。松江的海盐出来很多,而且质量很好。也有几个样品。我和几个大臣也看过,不错。
不过,全大明的百姓那么多,需要食盐的量也很大,我认为只有一个松江晒盐场不够供应整个大明。
“陛下,这是当然可以的。海州、扬州、苏州、越州、泉州等靠近大海的地方有海滩的话,松江的方法就可以了。”
朱明远肯定地说。
朱元璋和下面几个大臣对视了一下。“晒朱明远这种海盐的方法,可以说是解决了大明平民盐不足的难题”
“是啊。朱大人的功绩在千秋。大明今后也不会缺盐。”
说这话的是正直的人吕昶。
这是大明的户部尚书,管理国库钱袋!
但是,吕昶平时很保守,不怎么说话,所以即使说话也有很多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