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人也许不能做别的事,说坏话真厉害。
一想到这些,朱棣就发抖了。
“这件事我也不知道。既然这样,殿下就赶紧指示陛下,赶快回封地吧。不这样的话,就不能脱离关系。”朱明远高兴地说。
其实这件事并不是很难分析。朱元璋要做的事情非常难。
站在前头的人如果没有绝对的威信,别说实行了,如果不顺利的话就会被文官殴打。
朱明远和朱棣两人刚从草原回来,又打了一个大胜仗。虽然不能说带着这种气势顺利地执行这些事情,但是比以前好多了。
说到这里,朱明远突然目瞪口呆,看着皇居的方向,脑海中浮现出大胆的推测。
这一切不是朱先生安排的吗。
我建议的政策对朝廷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能性很高。特别是对他的朱先生来说,只会损害士绅和官员的利益。
恐怕他早就想实施这些事情了,但是这些事情和其他的不同,和市舶司不同。
关于市舶司,朱元璋只言片语九鼎,可以直接吩咐。
但是,这些事情不同。这些事情关系很广,一个不好容易半途而废。
那个时候让我做的话,恐怕不太会做吧。
结果,文官也不是吃素食的。我又没什么力气,所以即使有各种办法,也忍受不了在文官背后胡言乱语。
从这次出征回来,带着大胜的威势,加上了朱棣。
要完成这些事情,虽然不能说很简单,但是比以前好多了。
“恐怕朱先生看到徐达的军报的时候,第一个瞬间就让我上去了吧。
我没有打过几次仗,却决定拍板子让我上去。怪不得计算了这个。」
朱明远在心中持续感慨。
“如果我父亲真的有这个打算的话,我想我可以帮你回封吗?”?
即使我现在悄悄地回到了封地,也很快就会被父亲派来的人送来。
怪不得,我说,怎么好几天,我爸爸也不让我回封地,甚至连这方面的意思都没有,恐怕真像你说的那样!朱棣搔头,抬起头来皱起皱纹,脸苦的像苦瓜。
朱明远来到它们面前,取了两个银瓜,在手中划了一会儿。
“殿下,现在也请听听陛下的口气。请快点准备。”朱明远说。
“啊,我再去一次御书房。”朱棣敲打着自己的大腿,叹了口气又带着随从出去了。
把朱棣送到门外,看到朱棣的背影,朱明远笑着摇头。
“朱先生真可惜啊。
是啊。朱棣虽然是亲儿子,但地位上肯定不如朱标。
我必须做的这些事情的受益者最大的是朱标,朱标自己不能做这件事,所以只能交给朱棣。
在某种程度上重视朱棣,但这是一种重量太重的、过于沉重的
转过身子,朱明远又进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