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京城的达官显贵们把这些亲戚安排在了中都。
但是这样一来可就苦了那些小老百姓了,毕竟朱元璋的那些政策说到底更对那些达官选课有好触,底层的老百姓是没有一点好。
反而因为达官贵人纷纷签到了这里。让这里的原本形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再加上最近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整个凤阳俯被闹得鸡飞狗跳的。
甚至后来的凤阳花鼓还这么唱:
说凤阳,到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穷人没有儿郎卖,背着花鼓走四方。
当然了,对于这些情况,凤阳本地的达官贵,人们肯定是毫不在意的,下层老百姓的生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那是皇帝不作为,是皇帝的郭将来朱皇帝被人推翻了。跟他们也没么关系。
然而,等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制度推行到这里的时候,马上就让这些人不能那么淡定了。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那些达官贵人们的亲属,他们在这里购置房产,田地。
一方面让亲戚看看房子,另一方面中都的土地就交给这些人了。
在离洪武街不远的豪宅里,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坐在后室下面。
因为主位只有真正的主家才能坐,所以他只能坐在下面的顶端。
他脸色阴沉,拍着椅子扶手,说:
“朱明远……肯定就是这个朱明远,和他有密切的关系,但没想到朱大人是这样的东西。他是在井下的石头后面刺了刀的人。这样的人不知道以后能做什么。”。
“父亲,现在怎么办?这个税要交还是不交?到明天,朝廷派来的纳税人就到了。到时候不交吗?”一个年轻人站在他旁边,脸变得沉重了。
“呵呵呵,咱不相信,你到底想要什么?一个姓朱的人,怎么做呢?”?
自古以来,怎么有这样的道理。按世代来说,国公爷应该叫咱叔叔。
他姓朱的也不过是个后辈,为什么要交税呢?”
中年人不断冷笑,他没有看到朱明远。
“是啊。你哥哥害怕什么?中山王是当朝显贵,咱的大明第一将军。陛下必须给咱们国家的爷几点面子。”。
说话的时候,又有一个年轻人从外面进来了,但是他和哥哥相比,脸上好像变得很舒服,不介意纳税。
这个家族是中山王徐辉祖的远亲,一个人得道,鸡和狗都升天了。
现在中山王算是彻底不管事了,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了儿子。
当徐辉祖没有这样的地位时,咱不知道这些亲戚藏在哪个角落里。
现在徐辉祖富贵了,这些亲戚又跑了出去。
老实说,有些亲戚的徐辉祖都忘记了,但这些亲戚拿着家谱找到了徐辉祖,谈着祖先的关系,重视孝道的古代,徐辉祖又不得不承认,只好捏着鼻子认识这位父母。
但是,他们的素质真的很低,依赖于徐辉祖的亲戚,时常给徐辉祖添麻烦。
徐辉祖是儒将,怎么能容忍这样的事。
所以徐辉祖把这些亲戚抛在了中城,同时把自己的中城对面的土地抛给了他们,任凭他们处理,至少可以让他们找工作,一天也在京城里闲逛着,惹出了麻烦,却丢掉了心烦意乱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