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说着,转身往回走。
将朱标送走后,任昂带着礼部的官员回到了这些北方学生的面前。
回到御书房,朱标站在朱元璋身边,道:“父皇,我已经想通了,原因是这个……”
听着朱标的话,朱元璋脸色一沉。
“礼部有造假吗?科举考试是朝廷的大事,怎么会开这样的玩笑?这关系到朝廷的面子,万一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作弊,绝对不能原谅!”
朱元璋周围的温度已经下降。有几分钟,朱标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从洪武七年以来,大明朝第一次开科举。
第一次重开科举,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那么,朱元璋的那张老脸往哪放?
“儿臣觉得礼部应该不会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或许真的是因为北方的学生不够好!”朱标小心翼翼地回答。
“就算不够,也根本没有,这件事需要彻查。
难道大明江山只有半个天下?难不成北方不是大明?这件事要彻查,要彻查!"
“这件事要彻查,一定要彻查,大明的江山在万里苍穹之下,怎么只有一半?让蒋瓛来看我!”朱元璋脸色阴沉,御书房内的气氛一下子沉到了谷底。
朱标的脸上浮现出一抹焦急。朱标性格沉稳,不喜欢用锦衣卫这种衙役来解决问题。
他看向朱元璋,小心翼翼地劝道:“父皇,此事先让礼部衙门调查一下,再让刑部介入。现在我什么都不知道,用锦衣卫就不合适了。”!”
朱元璋冷冷扫了朱标一眼,道:“不合适?什么合适?这是九年来的第一次科举,如果有误,世人怎么看朝廷?
朝廷的面子丢了,最后吃亏的是朝廷。没有一个来自北方的学生进入名单。这种事情简直无法想象,令人发指,无法想象!"
“可是父皇……”朱标想要解释,却被朱元璋猛烈打断,“好了,你别管这个了,把蒋瓛给我找来!”
朱元璋的脸色彻底阴沉了下来。朱标见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只能按照朱元璋先说的去做。
蒋瓛不费吹灰之力,就来到了御书房。
其实,当南北榜案的事情出来之后,老蒋就有点遇识到,估计这下用自己的时候又到了。
其实在历史上南北榜案事件的风波还真的有他的参与,只不过那次事件中他的成分比较吃重,毕竟当时太子朱标已经去世了。
而几个年纪稍微涨一点的藩王也去世了,朱元璋会了给大孙子朱允炆铺路,就对锦衣卫使用的比较多。
蒋瓛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虽然掩饰得很好,但还是显露出来了很多。
每当这种事情发生,蒋瓛就是最开心的时候。
只是上次扬州士绅闹事是个例外。
本来蒋瓛以为自己有胜算,正要大显身手,朱元璋带着调职令将他从扬州府送了回来。
扬州府的事情,全部被朱明远接手,功劳全部归于朱明远。
回来后,蒋瓛在拐角处试探了朱元璋的语气,看他有没有功劳。
但结果并不理想,朱元璋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也没有表现出这个意思。
此时,蒋瓛恨透了朱明远,认为朱明远抢了他的功劳。
也是因为一时的沉默,今天朱元璋突然传来信息,让蒋瓛沉默的心又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