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年开春,东流国各地皆报丰收,此时的全国上下,粮产官收已经达到两千七百一十万石,总产超过六千六百万石,将近大明朝的百分之九,另黄金和白银开采,高峰期年产可一百二十万两(是开采量,不是年收入)左右,人口经过了短暂的恢复,得到上扬,总人口此时已近两千万,短短十年,增加了将近百万人,军队也正式扩编至二十万整,其中近卫军达到十万人,在这期间,孟昭德又曾远征虾夷,一举击败了虾夷海贼众,巩固了东流国的东北边防,让虾夷蛮族在十五年内未曾对东流用过兵事。
这一年间,东流保持着平和无事,然邻居大明朝,孟昭德一直关注着的老家,却发生了许多事,新政推行者中最后一人,张居正的接班人申时行终于病逝,大明朝官方公布了他的悼词和封号等等,守旧党掌握了整个大明朝政权,神宗皇帝依然固我的不上朝,躲在皇宫里不知道算计着什么,大明东北方闹腾了许多年的建州女真人首领努尔哈赤建军,在正字外多加了一个镶字,所以正四旗扩充至了满八旗,八旗制度从此延续了几百年。
这件事并没有触动大明朝政府太多,神宗皇帝只是下了圣旨,提拔了一位打败仗很多,但毕竟带兵多年,应该有军事经验的人担当东北方面主帅,并命他整军,好给小弟弟努尔哈赤一个教训,此人汇集了天下精锐,大明朝的所有家底,跃跃欲试,这个人叫做杨镐。
东流一边看着这边发生的好戏,一边享受着和平,好景不长,和东流一海相隔的老冤家朝鲜收到了一封措辞严厉的警告信,始作俑者就是努尔哈赤,他虽然没有命令朝鲜臣服于自己,可实实在在的警告了一点,如果日后大明的军事活动中再有朝鲜军参与,则将被讨伐,同样的信件也送到了东流这边,孟昭德已经七十六岁了,还不至于让一位五十多岁的小弟弟吓破胆,他冷静的扯碎了来信,命藤堂高虎亲自动手,在王城鞭笞了使者二十鞭子,然后派海军护送使者返回朝鲜半岛,并让使者亲眼看见,浅井井赖率幕府海军全部两万人马驻扎对马岛,等候满八旗光临。
对于朝鲜的虚以为蛇和东流的态度分明,努尔哈赤并未感到挫折,又过了一年后,他在铁岭卫一带击败了东北最后一批反对者,终于建国称帝!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东流元和二年)正月初一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元年,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时年五十八岁,不管东流的孟昭德乐不乐意,他还有他的子子孙孙都要和这个留着辫子的民族还有政权,开始打交道了。
三月初,孟昭德奋笔疾书,写下了一封私人信件,命使臣去往大明,交予当时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声称东流国二十万陆军和两万海军以及五千条战船已经齐备,随时可以配合大明朝进攻东北,扫荡匪金国,明神宗览罢信件,赏赐孟氏大明朝尚存族人,一支和孟昭德疏远多代,现存两江的村落免除三年赋税,在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孟昭德得不到回信,只能无奈放弃远征的打算,命浅井井赖盯防海峡,不可让后金有一支船队穿过北东流海。
又过了平静的两年,七百余个日夜之后,大明朝,东流,后金,朝鲜等国的命运终于被彻底改变了,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过往几年的未曾努力过而一去不返,大的国运转折之前还发生了两件小事,一个能出好作品的男人去世了,他叫汤显祖,一个能出好作品的女人诞生了,她叫柳如是。然后就是大事,经过两年摸索,努尔哈赤终于发现,大明朝的腐朽比自己估计的还要严重,所以在4月13日,努尔哈赤告天誓师,宣读了对明朝的七大恨之讨明檄文,正式决裂,从要求明朝承认自己的合法存在,变为了不共戴天,势要覆灭明朝。而明神宗这个只活了五十八岁,再有两年就要归西的皇帝则把其一生的荒唐在今年彻底做到了极致,他一生最大的三个错误决定全都发生在了今年,给大明朝带来了无法补救的灾害。
其一,他下重手处置臣工,剥夺了属于朱常洛和朱由校父子宝贵的两年光阴,不许太子出阁读书(太子都读不了书,太孙更没人管了),使这位皇帝接班人终于大字不识一个登基为帝,并让一个同样也不识字的人乘虚而入,执掌大明政权数年,把腐朽的大明推向了死亡的临界点,这个人就是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其二,他无视所有奏折对杨镐其人品和其才华的攻击,恩宠无以复加,命杨镐为兵部左侍郎兼佥都御史,经略辽东,把明朝最后可以用来进攻的十八万精锐交给了一个废物,经过那场人人皆知的大决战后,大明朝成了一个臃肿的,被饿狼死死盯住,却失去手脚无法反击的废人!其三,也是最可怕的一点,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东流元和四年)九月,实行“辽饷”加派,这个非但没有解决辽东兵兵饷问题,反而变成了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甚至还要更多的无底洞,直接造成了大明朝入不敷出,财政年年赤字,日后关宁锦一带三次大哗变,无数次小哗变,最后更因为政府实在不堪重负,裁撤了天下所有驿站的驿卒,逼反了其中的一位招待所所长,他的名字就叫做李自成!
大明朝方面,连续自残三下,这个国家即将走到尽头,满清方面,后金国如日中天,齐心对外,努尔哈赤开始注意吸收汉族人才,国力一步一个台阶向上,东流未来的邻居即将换人,名义上的宗主就要成了扎着辫子,剃头剃的和鸭蛋一样的人,东流应该如何应对,这个关键时刻,臣工们不置可否,分成几派的都有,比如要求直接支援大明,再次请求从辽东沿海进攻后金,还比如要求息事宁人,不理神州发生的任何事,相信当年元朝的战舰能被海峡阻住,今日的后金也一样可以,争论不休,朝堂上多年未曾这般热闹过,不过孟昭德都不关心这些了,因为这一年,东流也迎来了它历史上最大的转折点,一代雄主,贫民出身,甚至是唐人身份,统一了东流战国乱世的第一奇谋者,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孟昭德,在这一年病逝了!
数年的写作,拙作终于即将结束,文字上的技巧毫无创新之处,然细节构思,人物互动等方面,结合了笔者对当时时代的理解,各类史书的翻阅和考证,并糅合了现代社会为人处事的一些技巧,可谓本作唯一下功夫的地方,也是笔者期待表达的所有内容,更新速度之慢,确实堪称完本小说里最罕见的,或者是其中之一,笔者自己这么认为,但就是这种情况下,还有二百位读者不离不弃,一直等到了最终章的到来,笔者感激涕零(对于中途离去的各位读者,笔者表示歉意,同样也感谢各位曾经留下的足迹),并承诺,最终章虽然没有了主角孟昭德,可绝不会失色黯淡,后孟昭德时代的权力斗争,政治布局,一样错综复杂,一部百余万字的作品,肯定会善始善终,尽请诸位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