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京官面面相觑,不敢行动,不过抬头看到阶上萧青进退两难的窘状,只得向无头苍蝇般四处寻找桌椅,不过他们初来乍到哪里找得到?最后只能匆匆小跑出殿寻求帮助。
“阁下还要在上面站多久呐?高处冷,还是下来暖暖吧!”宋仪靠在椅背上,背对萧青头也不回的问,语气中不无讽刺。
萧青尴尬之下只能强装威仪,昂首挺胸背负双手走下来,站到宋仪对面。不过这在旁人眼中看来简直像赌气孩子般搞笑。
“敢问阁下尊姓大名?”宋仪语气随意的问。虽然已经猜出对方身份,但该问的还得问。
“姓萧,单名青,字仲辅,兵部尚书。”对方脸色铁青的回答,宋仪能看到他长须都气到微微颤抖。
“原来是萧大人,久仰久仰。”宋仪笑呵呵的坐着拱了拱手:“我是谁萧大人想必已经知道了,就不多赘述了。”
这时那些官员终于找来了桌椅,当当正正摆在了宋仪对面,两人就这样相对而坐。
“你是宋仪,无字,从前是屠户。”萧青终于得以坐下后,底气随即也足了起来,点点头回答。他特地强调了“无字”和“屠户”,以示对宋仪出身的轻视。
字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有,所谓“礼不下庶人”,平民是不起字的。平民发迹后为了提高身份会给自己补添一个字,但宋仪并不在意这些,于是作罢。
“是啊,昔日屠户,今日竟能和尚书大人同堂而坐,其中玄妙实在令人唏嘘。”
宋仪话中之意是我一个屠户都能做到太守,你出身高贵不也得接我的班儿嘛!
萧青此时碰了一鼻子灰,心中虽然填满闷气但又不能发作,只得转移话题,站起来肃立谈起正事:“本官此行前来的目的,阁下想必也知晓,那本官就多罗嗦。宋仪,接旨吧!”说罢从袖袍中抽出一个黄色卷轴。
宋仪见圣旨不敢怠慢,面色立即严肃,同时起身整理衣装,然后挥袖而跪,以头抢地道:“臣宋仪接旨。”
他仔细回忆,发觉这竟是自己来到这世界后第一次下跪。额头虽然触在地上,不过将眼神向上移动后,刚好能看到前面不远处之人官袍下露出的靴尖,原来这就是跪下视角。虽然这是这个时代的礼节,但对宋仪现代的灵魂而言,如此大礼仍有些耻辱。前面站着的是萧青,不过当他手握圣旨时,站在那里的就是皇帝本人。
“朕绍膺骏命,益州代太守宋仪,屡立战功、临危受命。治川蜀于危局、缓朕忧于乱世,劳苦功高,特诏其返京受命。兵部尚书萧青,国之栋梁、治世之大才,命其赴川接任益州太守一职,即日起行,宋仪应行辅助交接之便利。钦此!”萧青大声诵读一边后,将圣旨对折捧于双手间。
“臣宋仪领旨谢恩!”宋仪又拜了一拜,起身弯腰接过圣旨,入手如丝绸般柔软顺滑,看来这圣旨的材料也精细得很。
将圣旨收回袖中,两人再度坐下。
萧青随后正色道:“既然说完公事,本官便再与阁下谈谈杨霖之事……”
PS:影视剧中常见的“奉天承运”之类始于朱元璋,因为其觉得自己从平民做到皇帝,一定有上天眷顾,因此将自己奉为“奉天承运皇帝”,圣旨这个开头便从此沿用,直至清朝,正确读法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由于本文半架空,朱元璋没出场就凉凉,因此诏书开头参考宋代格式,如文中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