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之争在任何朝代任何历史中,少吗?
答案是否定!
别的先不说,就说这圣人之言也曾饱受质疑。
圣人言,人之初性本善。
而后人有很多都觉得不对,认为人性本恶。
人性善恶之争,从来也不会有一个明确且统一的答案。
这就是思想之争的难题,想要所有人都统一实在太难。
听了秦浪的话,两位老者沉默了。
“这后生说的对,圣贤也会有错,何况是我们呢!莫非我们真的一叶障目了?”
他们两人能意识到这一点已经很厉害了,至于如何破解,相信没有谁比他们会更清楚。
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情,尝试着去接受别人的批判,或许会渐渐发现自己确实有疏漏之处,到那时见识和思想都会得到升华,眼前的那片树叶也会拨开。
一念至此,两位老者情不自禁的回忆起了自己的往事。
就是这么一想,果然发现如秦浪所说,自己所主导的思想当中存在着很多大问题。
一时间,他们二人羞愧难当,但更多的是难以置信。
“这后生了不得呀,竟能看得如此通透?”
二人看这秦浪的眼神,里边充满了震撼。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脸上显得是那么稚嫩,但能说出这番话就好像是身体里住着几千年的妖孽。
“从古至今,诸多先贤都有思想与学说,秦兄觉得都无可取之处吗?”
董立新的心思变化,秦浪的这一番话给他带来了太多的思考。
一时间他都忘记了自己来到这里的本意。
他开始虔诚的求教,想要把自己弄不清楚的事通通都想明白。
“我倒并不这么觉得,而且也从未说过没有可取之处。”
“就说余夫子吧,他思想本意是让人追求仁义,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而何先生他讲究礼仪规矩,忠孝悌义这本身都没有任何错误。”
“但凡事都应该讲求一个度,恰到好处即可,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天理的程度。”
“让世人去追寻那些虚无缥缈的思想,倒不如主动的去实践一番。”
“知中有行,先知而后行这是常态,先行而后知反倒成了稀罕,这难道不是一种病态吗?”
“天下人不应该拘泥于思想,更多的应该是从思想当中、书本当中、典籍当中去追寻实践的真章。”
“我这样说,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董立新点了点头,他的眼神当中情绪复杂。
有惊喜,有迷茫,有期待,也有很多的疑惑。
“董兄,你是为何而读书?”
秦浪见董立新如此膜拜的样子心中重点叹息,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病态了,读书人被禁锢的够结实,于是便主动发问。
为何而读书?
董立新几乎想都没想,便直接说出了四个大字。
“辅君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