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始作俑者刘宇在那里悠闲的喝着茶,他很想问候一下刘宇的先人。
不过话虽如此,朱棣想到刘宇前段时间提出开海的事情,还是有一些心动的,在海外当个逍遥王侯,甚至自立一国比在大明当个藩王爽多了。
朱元璋从刘宇这里得到良策,没有过多逗留,带着朱棣回宫准备去了。
次日。
奉天殿。
今天上朝的时候百官还是对旱情水灾毫无办法,朱元璋却并未感觉到失望,借着朱标朱棣之口将刘宇的解决办法提出。
朱元璋假做欣喜,安排朱标去解决,这会让朱标在民间的威望更上一重,不得不说,朱元璋身为一个父亲显然是合格的,无时无刻都在为自己的儿子打算。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金銮殿上的老太监尖着嗓子呼喊了一遍,胡惟庸立马迈步而出,紧接着又有几十名文臣武将,站在他的身后。
“陛下,蓝玉劳苦功高,昨日酒醉伤人,肯定是无心之举,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站在他后面的几十人将胡惟庸的话重复了一遍,紧接着众人却跪倒一片!
朱元璋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冷笑连连,呵,果然让刘宇说中了,这胡惟庸的党羽真是不少。
李善长此时也迈步走了,出来主动替蓝玉求情,朱元璋联想刘宇曾经说过的话,顿时震怒,站起身大声说道。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蓝玉劳苦功高,但是这并不是他能杀人的理由!”
胡惟庸还想在说些什么,下一秒就看见台上的朱元璋果断说道。
“如何处置蓝玉,咱已经想好了,蓝玉秋后问斩,必死无疑!咱这么做并非是不念旧情,只是百姓子民被随意生杀,他也配为官?你们也敢给他求情?”
奉天殿内一片安静,所有的官员全部跪倒一片,双股战战。
朱元璋走下台阶,来到胡惟庸的身旁,高声说道:“你胡惟庸身为百官之首居然包庇犯人,你这个丞相别做了,去琼州做个推官吧,也能多见见人间疾苦。”
话音刚落就有几名禁卫军进来,把胡惟庸身上的玉带收回,动作熟练的像是早已演练过,一看到这幅场景,胡惟庸顿时全部都明白了,原来自己早就被皇帝给盯上了!
处理完胡惟庸,朱元璋又扭头望着李善长说道:“善长,咱记得你也是穷苦出身,怎么现在也开始助纣为虐了?我看你也别当丞相了,去凤阳当个知县吧。”
李善长身形一震,慢慢弯下腰来,恭敬的说道:“臣…遵旨…”
“善长今年六十五了吧?”朱元璋语气忽然软了下来,似乎想要唠唠家常。
李善长回道:“陛下记错了,善长今年五十五。”
“哦…”
朱元璋打量了李善长一眼,若有深意的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