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笑道:“孟某要求并不多,只想做朝廷的军粮特供皇商。”
李靖倒抽一口凉气,万没想到这小子有这么大胃口。历代的军粮储备和供应,都是朝廷一手抓的要务,这小子居然敢把手伸向军方。
不过,转念一想,李靖又释然了。配方是人家的,人家有权不献出来。
朝廷若想以势压人,必定会被天下人所诟病。
丰县男已然献出了去除盐毒的方法,仅就这一项,朝廷每年就要节省下数以百万计的军费。
户部更是开始尝试食盐官营,准备效仿汉朝,逐步收回食盐的专营权。
有了大量质优价廉的精盐,收回食盐专营,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根本不用与那些既得利益的大盐商们产生冲突,直接利用悬殊的盐价差异,就能弄死那些商人。
食盐关乎民生,又可以提高大唐百姓的人均寿命,实在是功德无量的善事,所以孟凡无偿献了出去。但军粮可不一样,军粮赚得是朝廷的钱,跟民生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因此孟凡觉得这钱赚得心安理得。
孟凡经商的第一要旨,就是不赚穷人的钱,要赚钱就要从富人的腰包里掏。
这倒不是他仇富,实在是因为,穷人根本也没几个钱给你赚啊。指望他们那仨瓜俩枣,啥时候才能实现自己唐朝马爸爸的梦想?
“这件事老夫先应下了,只是不知,丰县男何时有军粮的样本,老夫也好入朝呈献陛下,为丰县男求取这单生意。”既然是做生意,李靖也不再谦虚,拿出了业务员的本色,为朝廷和孟家牵线搭桥。
这件事若成,可以造福大唐百万雄师,更是朝廷的福祉。
朝廷在谁手里得到军粮,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若是有了制式军粮,以后反而方便,不用再千里迢迢从各地征收调运粮草。
这一切,都可以直接转嫁给孟家人来做。
至于孟家到底吃不吃得下这么大的订单,那就要看这位丰县男的胃口了。
要做皇商,那就要有成为皇商的实力。
否则,朝廷一纸政令,你孟家贻误军机,罪大恶极,便能把军粮的配方直接收归朝廷。到时想必丰县男也无话可说。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孟凡既然敢接这单生意,当然是心中有数的。
大唐在太宗一朝,年年征战。军粮的需求可谓空前巨大,调运粮草的难度也可想而知。
每打一次大仗,朝廷各地的府库,官仓就要为之一空。财政也会立马收紧。
即使是在贞观盛世,大唐也数次因为粮草不济,而不得不半途中止大规模战役。
就比如贞观十八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的战争,本来大唐的军队一路攻城略地,高歌猛进,一战便可定乾坤。
结果到了冬日,粮草不济,太宗和大军被困在高句丽安市城外,好几个月不能寸进。太宗只得望城兴叹,罢兵回朝,给了高句丽喘息的机会。
高句丽这一喘,就喘了二十四年,才被高宗李治所灭。直到太宗驾崩,都没能再有攻取高句丽的机会,这件事成为李世民一生的遗憾。
由此可见,粮草的供应,对于大军的重要性。
孟凡说道:“三日之后,孟某定将军粮的样品,呈送尚书府。”
“一言为定。”李靖心中大定,为自己慧眼识珠,感到兴奋。
若是孟凡的军粮,真能解决士卒们吃得问题,他相信,以陛下的英明神武,断然不会拒绝丰县男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