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前几年,阎立本闭着眼睛,都能够墨诵一年来经自己之手复核的每个死刑犯的名字。
那是因为,自陛下登基以来,政治清明,海内升平。百姓安居乐来,老有所养,幼有所扶。刑事案件三年来一直呈几何数下降。
去年一整年,更是才复核了二十九桩的人命案件。
可见贞观盛世,并非浪得虚名。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百姓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犯罪事件自然而然的就减少了。
不想好景不长,就在阎立本自以为,自己这个刑部侍郎将要在这盛世无用武之地的时候,却有一桩十分典型的案件,彻底扭转了大唐的司法进程,让一向主张宽刑的大唐父母官们,如坐针毡,再也不敢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犯了重罪的犯人们。
三个月前,时任大理寺丞的张蕴古经手了一件谋逆案。犯人名叫李好德,相州人,以口出妖言,结党谋反获罪。依照唐律应当处于绞刑。
可这张蕴古家中,世代刑官,性情刚烈,刚正不阿。
他经过走访发现,这个李好德犯有疯病,自小便时好时坏,其实就是后世所说的间歇性精神病。
每次犯病时,李好德经常是语无伦次,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事都敢干。在他老家远近乡里都十分闻名。
这一发现,让张蕴古十分震惊。他遂向上司禀明了李好德犯有疯病的事实,主张应该免去其罪责。
这本来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使是在后世,精神病人在发病时犯罪,也不应当受到刑事处罚。
张蕴古本是个刚正不阿的好官,但坏就坏在。他也是相州人,好巧不巧正是李好德的同乡。
这李好德家里,也不是一般人。他有个哥哥李厚德,正好在相州刺史的任上。
如此一来,本来是张蕴古明察秋毫,判断公允的一件案子,水一下子就浑了。
得知其中情由的原告,立即就由三人特殊的身份,联想到了一场官官相互,草菅人命的贪腐案。
原告遂将自己的发现,向时任治书侍御的史权万作了反映。权万纪如获至宝,立刻就添油加醋的将张蕴古的案件整理出了新思路。上奏天子,狠狠的参了张蕴古一本。
奏折中言之凿凿,把三人的关系点明。并说张蕴古为了讨好了相州刺史李厚德,因此循私枉法,将李好德定性为疯病。其实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李好德分明就是个妖言惑众的贼首。疯病全都是装出来的,他时常煽动百姓,图谋不轨,要对李唐的天下不利。
李世民阅了奏折,龙颜大怒。
奏折中有理有据,而那李好德的疯病,又无一定之规可以确诊。
抱着杀一敬百,以儆效尤的想法,李世民当即决定,对同情李好德的张蕴古大开杀戒。以雷霆手段处决了张蕴古,同时将相州刺史李厚德流放边地,并将妖人李好德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