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孟武,孟凡正要进屋。前堂的孟三忽然来报,说是东宫来人了,请他入宫去见太子。
孟凡放下手头的事务,这才想起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也不知道高句丽使团一案查得到底如何。
早先,他已从太子处得到过一次消息,是朝廷潜伏在高句丽国的细作传回来的。
上面说,高句丽荣留王,已派遣使臣梁孝仁,携国书前来大唐。
难道说,高句丽使团案,发生了什么变化?
朝廷碍于高句丽的实力,会不会就此放了他们归国?
那自己岂不是跳进黄河也难以洗清身上的冤屈了?
孟凡越想越急,追随东宫的小黄门,一路来到了太子所在的宜秋殿。
一进宜秋殿的大门,孟凡就看见,太子正端着黑沉沉的燧发枪。枪口的位置,正对着自己。
这一惊非同小可,孟凡赶紧闪在一边,说道:“殿下,此物可非儿戏,一旦走火,伤及人命,可不是闹着玩的。”
“啊?这枪还会走火?本宫下次一定注意了。”李承乾从轮椅上站起身来。
他腿上的石膏已经被太医拆除,也已不再需要拐仗。只扶着一个小黄门,就能够缓慢行走了。
“多亏了老师的方法,太医们都说,若非老师之功,本宫这条腿不会恢复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好。老师请受本宫一拜。”
说着,李承乾走到孟凡身前,就要躬身行礼。
孟凡慌忙扶住他道:“太子殿下吉人自有天相,微臣不过略尽绵薄之力,殿下不必介怀。殿下此番招微臣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哦,老师有所不知。数日前,高句丽国使臣再次携荣留王高建武的国书到访。父皇因嫌他们在大朝会上态度傲慢,不愿接见。因此吩咐了礼部好生款待,并留下了国书,给本宫送来。让本宫负责处理高句丽国此次的诉求。”
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叫小黄门从案上拿了荣留王高建武的国书,递到了孟凡手中。
孟凡大略一看,直气得鼻子冒烟。
这荣留王国书中,只是催促唐国尽快放还高句丽国使团成员。言语之中,极尽威胁之能事。却只字不提此案的真相。搞得好像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一样。
并且这次派来出使唐国的使臣梁孝仁,在高句丽朝堂上身份低微,只是个小小的使者,相当于大唐的从六品主事。
如此没有诚意的邦交,还能称之为邦交吗?
难怪李二连见都懒得见,把这只锅甩给了太子。
李承乾一脸苦相的迎上前来,看着孟凡道:“老师,这件事该如何定夺,还请老师教我。”
孟凡想说,我只能算是你半个老师,而且还是绘画老师。
更何况还是关于高句丽使团的案子,关系到我自身的安危。这个决策怎么着也不该由我来做决定吧。
孟凡为难的看向李承乾,说道:“太子自当秉公定夺,此事微臣应当避嫌才是。”
孟凡也想看看,太子到底会如何选择。
这件事,无疑是李世民在有意考校太子的处事能力,孟凡绝不敢越俎代庖。
孟凡甚至有种预感,这回高句丽使臣送来的国书,很可能表达的不是荣留王的意思,更像是莫离支渊盖苏文的意图。
渊盖苏文自始至终,是乎都有意想要挑起大唐与高句丽之间的战火。
这是个极其好战的狂热分子。有此人在,孟凡就觉得,自己的头顶上好像时刻都悬着把大刀,随时都可能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