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不是法官,他要的根本就不是完整的证据链。
可惜了唐奉义机关算尽,却算不透陛下的心思。
李世民平定东突厥,灭掉吐谷浑。一代雄主,明达事理。
只需要引起他足够的重视,对唐奉义和高甄生等人的供述产生怀疑,谋逆案便自然会有所转机。
接下来,刘德威又如法炮制,谎称卷宗丢失,传唤广州都督府长史唐奉义到堂,希望他能够补全自己的那份证词。
为了不使他发现孙廷的异样,刘德威还提前派出了大理寺的密探,警告了长安驿馆的驿卒,让他谎称孙廷和其它同僚去了平康坊的青楼。
因此,唐奉义来时一身轻松,并没有觉察到有丝毫不妥。
并且一一向刘德威重新陈述了自己经历的整件事的始末。
刘德威将两次的陈述放在一起比较,果然发现了大量有所出入的细节。
比如,唐奉义头一次所陈述的状子里,与孙廷的对话,和他们首次见面时的场景,全都牛头不对马嘴。
即使是孙廷不反口,仅凭这两次漏洞百出的供词,就至少能证明,这是他们两人合伙编造的谎言。
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就算是事先演练过多次,也会在细节上面遗漏很多东西。
更何况,这才过去十多天。
刘德威欢天喜地,内心暗暗感慨。人都说丰县男生着一颗七窃玲珑心,此话一点不假。
若非丰县男出的这个主意,自己定然免不了千里奔波,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那些事情。
整理好了所有材料,刘德威不敢怠慢,立即就请旨入见。
李世民接到王德的通报,也颇有些意外。
他本以为刘德威今日已出京,没想到这时候还在长安,还要请旨见自己一面。
难道事情出现了转机?
太极宫甘露殿中。
请旨入见的刘德威如愿以偿的站在了御阶之下。
双手高举奏本,朗声说道:“微臣连夜突击审查了代国公谋逆一案的首告,广州河源县尉孙廷,发现孙廷证词中存在大量疑点。这些新发现的证词关系甚大,微臣不敢自专,因此据本以奉,听凭陛下决断。”
中贵人王德紧走几步,取过奏折,递在了李二手中。
李二抬头看了刘德威一眼,打开奏折,越看越是心惊。
他心中本来就有疑惑,不相信李靖与孟凡会有谋反的心思。
但这件事毕竟关系甚大,不可不查。
李靖与孟凡二人,都是动一动就能撼动朝廷根基,影响李唐天下的存在。
这二人若是真合在了一起,那可真就叫他寝食难安了。
如今看了奏折他才发现,这一切很有可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目的就是想除掉朝廷的这两个股肱重臣。
李靖和孟凡的确有能力影响到李唐天下。但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呢?自己好险就办了一件错事。
唐奉义与孙廷的前后两次证词,前言不搭后语,有些居然连时间都是错的。
这件事明明才过去不到半个月,难道他们的记性真就这么差吗?
李世民勃然大怒,狠狠一拍御案,发出砰得一声巨响。
“好一个唐长史,高总管,朕倒要看看,他们还有何说辞。刘卿,你即刻去把孙廷给朕带进宫来。”
“王德。”
“请大家吩咐。”
“传朕旨意,让高甄生与唐奉义即刻前来见驾。记住,不可使他二人再有见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