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刺客业已逃脱,恐怕会对侯爷不利。他们今日行刺未能得逞,想必不会就此善罢干休。不如侯爷就随本王一道入住洛阳皇宫。那里戒备森严,必定可保侯爷周全。”魏王李泰神色凝重的问道。
孟凡淡然笑道:“王爷不必忧虑,今日虽险,幸喜敌人并未得逞。有此教训,足以令孟某警醒。孟凡虽初到洛阳,但我孟家的护卫却足以自保。倒是王爷,如今身份已经暴露,恐怕那些人会改变目标,从而对王爷不利。还请王爷移驾皇城,待官司府捉拿了高句丽国奸细,再现身不迟。”
“襄侯有所不知,洛阳皇城里面,无趣得紧。既然襄侯不怕,本王就更无所畏惧了。本王有禁军保护,想必那些不知死的东西,不敢前来骚扰本王。倒是襄侯今日折了两名护卫,唯一的一名护卫,又出门查案去了。侯爷的安全倒着实令本王担心。若是侯爷不嫌弃,就由本王在禁军中挑选出十名护卫,专职保护侯爷的安全,侯爷以为如何?”李泰有些忧虑的说道。
孟凡知道李泰并无他意,可他也着实不喜欢身边留着朝廷的人,便婉言谢绝了。
这时,那艘山南道的商船也已驶进了天香楼门前的港口内。
孟凡起身说道:“若是王爷有兴致,不如咱们就一起下去看看,这艘商船上可有什么值得关注的线索。”
李泰毫不犹豫的起身来,带着两名侍从,跟随孟凡一道来到码头。
商船上,河南府的差役们已经搭好了跳板。
孟凡率先踏上跳板,上了贼船,一圈看下来,发现这商船和普通的商船也并无二致,又询问了差役们是如何找到商船的,具体在什么位置,有没有特殊的发现。
几名差役也不过是例行公事,押解商船靠岸接受检查,所知甚为有限。
孟凡不禁失望的转身,正要离开,却惊喜的发现,船舷上搭着跳板的位置下方,有一个神秘的标志。
那标志分明就是摩尼教的火焰标志。
山南道的商船上,怎么会有摩尼教的标志。
孟凡猛得一下惊醒过来,似乎想到了什么,一时却又无法言说。
摩尼教过去也许与渊盖苏文有过交集。那时候是因为,候君集与摩尼教尚有关联。
而如今摩尼教已经重组为明教,成为了自己手中的势力。
在这艘袭击了自己的商船上,怎么会有摩尼教的标志呢?
孟凡一时有些糊涂,就连对于明教的感情,都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变化。
匆匆辞别了魏王李泰,孟凡便带着店里的几个一刀流的弟子,火速的赶回了立德坊。
李泰虽然看出了他神色有异,却也并不清楚,他心里到底想到了什么。
一回到立德坊,孟凡就把自己关在了阁楼上,并命孟从虎加强了对孟宅的防卫。
坐在夜晚的书案前,孟凡并没有叫人掌灯,只是一个人默默的在黑暗中摩挲着那枚冰冷的圣火令,心里思绪万千。
高句丽国奸细盗用的山南道商船上,怎么会出现摩尼教的标志?
这其中到底是巧合,还是别有深意,孟凡徘徊在两者之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但当他的眼光无意间,落到手中的圣火令上时,却忽然明白了。
孟凡暗笑自己太过多疑。
如果明教真有二心,这枚圣火令就绝然不会出现在自己手里。
圣火令作为摩尼教至上无上的圣物,只有将全体教众毫无保留的托付给某人时,才会将此物授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