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李世民为太子选妃还有这段隐情。
但皇帝为什么要告诉自己这些呢?
孟凡觉得自己不过是个侯爵,皇帝原本不该拿这样的大事来询问自己。
可皇帝偏偏就问了。
“孟卿,朕想问你的事情,你可以想好了再回答。你听清楚了,朕要问你的是,朕若选定潞国公侯君集的爱女为太子妃,是否可行?”
李世民严肃的看向孟凡,仿佛是要从他脸上直接看到答案。
可他看到的,却是孟凡惊讶的目光和张口结舌的表情。
孟凡怎么也不会想到,皇帝会如此直接了当的问自己这个问题。
“陛下容禀,臣位卑职贱,不敢对陛下的家事有所置评。此事陛下原本应该询问像齐国公那样的朝廷柱石,皇亲国戚。微臣何德何能,竟蒙陛下垂问。”
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盯着孟凡,说道:“他们,朕早已问过了,此次就是专程诏你前来问话。何况朕可以断言,此事别人所知有限,唯有襄侯你,却最是心知肚明。”
孟凡闻言,心里咯噔一声,暗想道:难道陛下是想询问潞国公的事。扯着他女儿这张虎皮,不过是在为自己真实的目的打掩护。
孟凡心里豁然开朗,看来陛下一定是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到了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那些事情。
“陛下既已知晓,微臣也不便隐瞒了,若依微臣之意,万不可让潞国公之女为太子妃。潞国公既已为西征高昌国的主帅,就该心无旁骛,一心为国尽忠。他日还朝之后,自有荣耀加身。若此次选中了他的女儿为太子妃,潞国公必定会死保太子,成为太子一党的最坚实的后盾。将来恐怕尾大不掉,埋下祸国乱政的种子。”
孟凡直言不讳,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其实他并不知道,李世民到底了解到了多少关于候君集的事。但他一直坚信,朝廷的用人方略,不会轻易改变。
征伐高昌国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朝廷若无故换将,只会招来朝臣们的非议。
而要真的换下侯君集,就必须列数他的罪行,将他明正典刑,方才能得到朝野上下的认可。
更何况若是换下了侯君集,这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的人了。
为朝局的安稳,为大唐的兴盛,为将士的安危,无论从哪一点论起,侯君集担任征西主帅之职都是最为洽当的选择。
至于皇帝和自己了解到的那些事情,此时说出来,显然有些不合时宜。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李世民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点头说道:“孟卿的许多观点,都与朕大相径庭,但此事朕却不能苟同。正因为朕已拜侯君集为征伐高昌国的主帅,就更应该选他的女儿为太子妃。这样就能够确保他忠于朝廷,全力全意为朝廷办事。至于他将来会不会死保太子,拥护太子登基。这件事难道不是一个人臣该有的作为吗?还是说,孟卿你对太子登基并不抱有任何积极的态度?”
孟凡怔住了,前世的那些固有的观念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了他的心里。
他总不能直接告诉李世民,自己知道太子李承乾将来难成大器吧。
看来李世民早有主张,似乎是想玩欲擒故纵的把戏。
这种时候,他还能全力支持侯君集,纳他的女儿为太子妃,不正好能说明这个问题吗?
孟凡读懂了李世民的用意,便不再坚持,淡然道:“微臣不敢,太子乃皇上嫡长子,国之正统,微臣岂敢有此大逆不道之想?既然陛下已有决断,微臣不便插言,还请陛下见谅。”
“朕虽然决定,要纳潞国公的爱女为太子妃,但也不想错过孟卿知道的那些实情。孟卿难道就真的不想告诉朕,潞国公到底背着朕都干了些什么吗?”李世民面有愠怒的瞪着孟凡。
孟凡只觉得脑子里嗡得一声,心中顿时升起重重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