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姐姐阴月娥,也受到李世民宠幸,并为李世民生下第五子李佑。
阴弘智表面恭顺,内里对当年李唐皇室的杀父灭门之仇耿耿于怀。誓要寻机报仇。
因此,昔年渊盖苏文出使长安,曾经联络过他。双方虽未点破结交的原因,却相互引以为援。
阴弘智接到渊盖苏文来信,兴奋异常。
时常鼓吹鼓喜欢武事的李佑有帝王之相,并给他介绍了两名勇士,燕弘信、燕弘亮兄弟。
这二人都是阴弘智的妻弟。
齐王被阴家人所包围,眼里听到的,耳朵里看到的,都是阴弘智想要让他看到的。
渐渐的就有所膨胀,无法认清自己。
权万纪任齐王府长史,对阴弘智颇有防范。很快探听到消息,说阴弘智暗中勾结高句丽来使,意图不轨。
权万纪大吃一惊,连夜收拾行囊,准备回京向陛下告密。
但他担心李佑的安危,临行之前,一再劝诫李佑,不可轻易阴弘智的花言巧语。
他哪里知道,正是因为他的这一丝仁念,最终断送了自己性命。
权万纪前脚刚走,后脚李佑就在舅舅的逼问下,说出了实情。
阴弘智大惊,立刻派燕氏兄弟快马来追,将权万纪杀于道中,并说服齐王一同举事。
阴氏是前隋的忠臣,满门忠烈都被李世民所杀。因此谋反打的当然是替前朝忠臣报仇的旗号。
并且暗中还想要联络前隋官员的后代为内应。
李恪作为炀帝的外孙,当然首当其冲。
孟凡接到消息,派人提前通知了李恪,让他闭门谢客,跑到郊外的庄子上打猎去了。
太子李承乾的岳父侯君集,则认为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皇帝在洛阳巡幸,长安空虚,十六卫中又多有侯君集的部下。
趁李世民仓促还朝之际,一举将其击杀,或可成就帝位。
李世民得到消息,在洛阳如坐针毡。
因襄国公随行伴驾,而连夜召集他问计。
洛阳皇宫御苑之中,李世民站在洛水之畔,神情忧虑的望着远方,对孟凡说道:“齐王反叛,已渐近东都,朕准备回师长安,率领十六卫迎敌。卿以为如何?”
孟凡道:“以微臣看来,李佑反叛弹指可灭,何须陛下劳师动众?”
“哦?襄国公准备如何退敌?”李世民好奇的问道。
孟凡道:“齐王仓促起兵,又年少无谋,刚愎自用,料不能成事。此事全由其舅舅阴弘智而起。又与高句丽有脱不开的关系。陛下只须派遣一名刺客,将阴弘智刺杀。同时多派人散布消息,就说阴弘智被高句丽利用,其实高句丽根本就没有发兵唐国。则齐王的兵马必生变故。”
李世民内心十分震惊,因为孟凡所出的主意,与他心中的谋划不谋而合。
此子心思慎密,又精于算计,难怪能够成为天下首富。
“那以襄国公所见,朕此时是呆在洛阳好,还是回到长安好?”李世民试探道。
孟凡正色道:“陛下宜坐阵洛阳,不可轻易回西京去。东面的叛乱还未有定数,长安城内必定人心惶惶,形势多变。此时回去,恐怕长安城内会生变故。”
李世民暗暗心惊。他已经得到确切消息,齐王李佑的密探已经潜进长安,正四处网罗前隋旧党,意图不轨。
这时候回去,无疑是往枪口上撞。
孟凡虽然没有明言,长安会发生何种变故,但其洞察先机的这份本领,已经令李世民颇为惊讶。
李世民采纳了孟凡的建议,命令洛阳全城戒严,并传太子李承乾前来洛阳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