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魏王府。
李泰高坐正堂主位,谯国公柴绍坐于左首相倍。
堂屋正中,铜人乡孟家庄伍长孟天德跪在地上,战战兢兢。
“小人孟家庄伍长孟天德参见殿下,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老人家,你不必多礼,站起来说话。”魏王李泰和颜悦色的说道。
“小人不敢。”孟天德的脑袋埋得更低了,根本就不敢抬头。
“来人啦,快扶老人家起来。”魏王李泰挥手吩咐,王府侍女上前去,就要搀孟天德。
孟天德哪里见过这个,赶紧自己爬起来,连声道:“不敢劳烦姑娘,小人自己起来。”
侍女窃笑着退了下去。
只听魏王说道:“老人家此来,所为何事啊?”
“小人此来,是为城外上万名士卒请愿。请求殿下同意咱们跟随圣上,前往辽东效命。前番,小人等一十六乡的伍长,已连名向兵部递交了请愿书,请殿下明察。”孟天德小心的说着话,心里一直记着来的路上谯国公对他的嘱咐。
谯国公告诉他,殿下心思难测,叫他说话时小心些,只陈述请愿之事,其余细枝末节,就不必向殿下陈说了,他谯国公自会为将士们作主。
孟天德如何不知道谯国公的意思,他是怕自己在魏王面前说漏了嘴,把他儿子的丑行公诸于世。
孟天德本想替孟铁山孟铁柱兄弟鸣不平,又担心为官之人官官相护,还不知这魏王是什么脾性。
再说这谯国公跟魏王是至亲,魏王是谯国公的侄儿。
魏王到底会不会为士卒们主持公道,都还不知道。他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在魏王面前说柴家人的坏话。
谯国公已经答应他,不会要孟家兄弟的性命,只是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因此,孟天德才愿意忍气吞声,不再提柴令武之事。
“老人家辛苦了,这件事本王已经知晓,时近正午,想必老人家还不曾用过饭吧,”魏王亲自起身,对身旁的一个瘦长的老者道,“纪师爷,你代本王招呼老人家去偏厅用饭,不得怠慢。”
“王爷,这吃饭就免了吧,城外还有上万士卒等着老朽回话,不敢多耽搁。”孟天德支支吾吾的推辞着,一心只想早点回去。
“老人家,再急饭也是要吃的嘛,纪师爷。”
纪师爷会意,赶紧上前来,伸手道:“既然殿下一番好意,老哥还是吃过再走吧。放心,魏王殿下一定误不了你的事。”
孟天德在心底长叹一声,也只好先随着这名师爷,先去了偏厅。
堂上就只剩了谯国公柴绍和魏王李泰二人。
李泰见孟天德走得远了,方才扭头说道:“谯国公对此事有何看法?”
柴绍道:“这正是上天要成就殿下的贤名,才会降下这千载难适的机会。”
“哦,”李泰大惑不解道,“本王怎么没瞧见有什么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