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转念一想,韦贵妃又觉得自己似乎忘记了什么。
眼前的这位国公,最擅长的就是收集情报,刺探机密。兴许他真的了解到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能够一举扳倒附马都尉,也未可知。
如果事情果真如同本宫所料,那本宫岂不是能同时掌握两位国之重臣的秘密?
韦贵妃已经开始畅想美好的未来了。
襄国公如果能为自己所用,即使让魏王复辟都是极有可能的。
她已经打定了主意,既然张亮喜欢写,就让他写好了。到时信落到自己手里,送不送到陛下跟前,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只不过是送一封信罢了,本宫答应你就是了。”
“多谢贵妃娘娘成全。”张亮拜倒在地,痛哭流涕。
在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他终于找到了一座可靠的靠山。有了韦贵妃的承诺,他几乎已经可以肯定,自己不会轻易就这么死去。
韦氏在朝中门生故旧非常多,只要他们肯尽力替自己说话,则留下自己一命,还是不难的。
毕竟,废太子谋反之后,都得以生还,足见陛下的宽厚仁慈。
自己只不过是有谋反的愿望,却远远没到威胁陛下统治的地步,更没有拿着刀抵住陛下的脖子。
说到底,自己与候君集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饶恕自己一命,对于陛下来说,也不算什么艰难的抉择。
自己替陛下干的脏活累活不比尉迟恭少,可以说,尉迟恭是在明面上,替陛下承担恶名的部属。
他杀齐王李元吉,逼宫太上皇,把李世民不愿意做的事,全都抢着干了。
而自己则是在暗中为陛下联络旧属,四处游说,替陛下策反了许多朝廷的忠臣良将。
张亮并不以为那是李世民个人魅力所致,反倒以为是自己的说辞起了作用,让当年的那些将领们,坚定的加入了李世民的阵营。
韦贵妃回到后宫之后,立刻候书一封,给了如今韦氏的族长,自己的叔叔韦义节,他如今身为刑部侍郎,正当此位。
一晃眼好几天过去了,大理寺卿刘德威将鄅国公谋反一案的调查结果,呈到了李世民案上。
这天,太极宫太极殿,朔朝之上,皇帝问计群臣道:“诸位爱卿对鄅国公张亮蓄养义子五百,意图谋反之事,有何看法?朕想听听诸位的看法。”
左武候大将军,齐国公长孙无忌出班奏道:“张亮反迹已现,证据确凿,不知陛下还有何犹疑?依老臣之见,已警示宵小之辈,以免有人再敢犯上作难,宜将此贼明正典刑。”
“国舅所言极是,试想,若鄅国公无谋反之心,养这么多干儿子干什么?显然,他已经打算造反。若非陛下福泽深厚,有国师的预言提醒,此贼迟早必会惊扰圣驾,扰得国朝不宁。”
“对,杀了他,不杀不足震慑朝野不臣之心。”
一片喊杀声中,刑部侍郎韦义节忽然站了出来,高声说道:“陛下明见,微臣以为,此人杀不得。”
“哦?爱卿有何见解,不妨直言。”李世民原以为,对于杀不杀鄅国公,会是一边倒的情形。
问计群臣,不过是走走过场,令朝野信服。
没想到,还真有人反对对鄅国公痛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