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使团好算计,但孟凡却不准备让他们得偿所愿。
天香楼天道阁中,孟凡手握着瓦罐的残片,凑近鼻端轻轻的嗅闻。
陈秋雨带回来的那些瓦罐虽然都经过了清洗,但不管他们怎样遮掩痕迹,气味却不是说消失就消失的。
孟凡从那些瓦罐的残片中,还是闻到了硝石的味道。
那是配制火药必须之物,也是朝廷的管制品。
此刻却出现在高句丽使团的屋檐底下,就足够说明问题。
看来高句丽使团真的准备狗急跳墙,以破坏大朝会为目的,达到他们稳住高句丽局势的最终目的。
兴许他们还有更大的目标也未可知。
长安城的安危仍然没有得到保证,高句丽使团虽然有重大嫌疑,但没有确切证据,证明他们拥有火药和燧发枪。
因此,孟凡并没有下令抓捕他们。以免造成列国使团的恐慌。
不过孟凡也不准备让他们就这么安安稳稳的施行自己的计划,因此派了重兵把守鸿胪会馆,以确保各国使团成员安全的名目。
各国使团欣然接受,只有高句丽使团使长高崇,表面喜出望外,内里却心急如焚。
平康坊掩月阁中,高句丽太子高崇斥退了身边两个衣衫不整的女子,向对面的独眼老者投去问询的目光。
“国师,你说在鸿胪会馆中配制炸药万无一失,怎么就让人盯上了呢?眼下怎么办?我父皇的性命,还在渊盖苏文那老家伙手里攥着呢?这回要是达不到目的,那老家伙一定会杀了父皇的。”
太子高崇不耐烦的挥舞着手里的酒盏,玉盏中血红的葡萄酒洒得到处都是。
对面,高句丽独眼国师李畦终于发话了。
“殿下不必着急,本国师早有准备,这次在长安收购到的原料,虽不能满足莫离支的胃口,却足够李世民喝一壶的了。只要那几只老鼠足够忠心。”
李畦指的是那三个赤狐帮的小偷。
“国师慎言,咱们还指着他们呢?既然是死士,就让他们去死之前尽情的享受吧。至于他们的忠心,国师大可不必担心。本宫手里握着他们全家妻儿老小的性命,谁要是敢不听号令,临阵退缩,本宫定会让他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高崇狠辣的看了李畦一眼,放出狞笑。
“国师的霹雳雷火弹虽然威力无穷,可恨造价高昴。李世民十分精明,把控了整个大唐的硝石和硫磺资源。我高句丽矿藏贫泛。这次还要仰仗国师,在两京所多采购这两种矿产回去,不然,即使咱们达到了目的,也没法向渊盖苏文交差呀。”
原来,高句丽如今的实际掌控人还是渊盖苏文本人。
至于高句丽王军成功夺回了控制权的那次兵变,完全就是渊盖苏文自导自演的。
他此举的目的,正是为了麻痹唐军的决策层。
让他们以为,高句丽已经是强弩之末。然后再利用燧发枪和霹雳雷火弹这两种大杀器,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渊盖苏文的理想就是,成功还原孟凡在野狼谷中的精典战役,给李世民的军队包一次混沌。
因此,他不惜动用举国之力,节衣缩食也要大量仿制燧发枪,并竭尽所能的四处获取硝石硫磺等稀缺资源。
早年,他不惜重金请来了江南道的火药世家李家的人前来助阵,并封其为国师,正是眼前的独眼道人李畦。
原来,自小道士李畋十一岁时机缘巧合,发明了爆竹以来,江南道李氏家族,就凭借此道快速崛起,成为了大唐境内屈指可数的富豪。
当家人李畋作为爆竹的发明人,是为长房。
其下各家,也都在爆竹产业链中,拥有自己一席之地。
李畋规定,各家各守本份,不得逾越,共同经营天下爆竹生意,各取其利。
后来孟凡发明了燧发枪,朝廷遂明令禁止了民间私制火药。
但因爆竹发明者的特殊关系,李世民特许李家是唯一一家可以从朝廷进购火药,用以爆竹生产的民间工坊。
爆竹市场极其庞大,朝廷因此也增设了制炮坊,从爆竹买卖中获利。
李家三房兄弟李畦,不愤于朝廷的强制要求,私配火药被人举发。
李畋作为家主,不得不将其逐出家门,也算是对他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