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没料到孟凡进了刑部大牢,却无功而返。
杨妃本来已经计划好了,自己掌握着襄国公这个软肋,他日太子一旦登基,就可以利用这一点,逼迫襄国公下野。难道是襄国公看出了其中的猫腻?即想要命,又不舍得手中的权势?
“正因为陛下随时都有可能会醒过来,在下才不能杀张亮。但张亮必须守口如瓶。”孟凡笑着说道。
“此话怎解?”杨妃更加疑惑了,张亮是陛下的人,他怎么敢对陛下有所隐瞒?
更何况,陛下连他谋反的罪名都暂时不予追究,襄国公还能有什么罪名,能迫使他不敢在陛下面前道出实情?
这件事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任杨妃如何思量,也想不出其中的原因来。
孟凡道:“说来也简单,要杀张亮之人,可不只娘娘和在下。还有一个人,他比我们更希望张亮去死。”
“他是谁?”
“当朝国舅长孙无忌。”孟凡盯着杨妃的脸,一字一顿。
“是他!”杨妃震惊,“他不是跟韦妃一伙的吗?怎么反倒想让张亮去死?”
“因为相比于扳倒在下,保住他长孙一脉的荣宠,才是最重要的。张亮掌握着长孙无忌的命门。”孟凡遂将长孙无忌向晋王治投毒的真相,合盘托出。
杨妃听完这些,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储位之争向来十分凶险,但令杨妃没想到的是,长孙无忌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皇子的性命作筹码。
身为两朝皇室成员,她听闻的内宫秘史数不胜数。
有内宫嫔妃折磨自己亲生骨肉,以求搏得皇帝探视的荒唐戏码,自然就会有人向自己最重视的人下毒,以求得陛下的格外恩宠。
事实上,长孙无忌的这招倒是十分狠辣,自李治莫名被人投毒之后,陛下果然对晋王格外上心,把他养在宫中承庆殿,更是派了专人负责其饮食,可谓事无巨细。
晋王治也借此机会,得以与父皇亲近。
父子之间,自然而然养成了深厚的情谊。
若非出了武才人这档子事,晋王治才是最有可能成为东宫之主的皇子。
“武才人这事,是韦妃最先捅出来的。难道说,这件事也是张亮发现,出卖给韦妃的?”想起陈年旧事,杨妃忽然惊觉,这一切好像并非都是巧合。
“不,是我发现了其中端倪,让人将此消息透露给韦妃的。”孟凡笑着说道。
“什么?居然是先生?先生在这内宫之中,也安排了眼线?”杨妃又是一惊,顿时觉得后背生凉。
“欲图大事,怎可不提前布局,发现此事,也是机缘巧合。”
“让韦妃去捅穿这件事,自然也是为了不使恪儿牵扯其中了。先生神鬼手段,本宫佩服。”杨妃不觉有些开始忌惮眼前之人。
他不杀张亮,是留着震慑长孙无忌。有了长孙无忌的存在,张亮自然不敢在陛下面前乱说话。
因为他一旦说了实话,就得罪了当朝最有权势的家族。
就算皇帝因此责罚长孙无忌,恐怕也罪不致死。
最有可能的结局是不了了之,不再委以长孙家重任。
毕竟,晋王治勾搭父皇的嫔妃也是事实,倒不是长孙无忌有意安排。
长孙家根基深厚,这件事一时半会毁不了长孙家的基业。
反倒是皇帝日薄西山,还能活几日谁也不知?
皇帝一死,长孙无忌必定会反扑,取张亮性命易如反掌。
襄国公果然深不可测,难怪就连陛下都一反常态,想要将此人置于死地,杨妃不觉一阵后怕。
“娘娘也不必心惊,在下谋划这些,都是为了太子和李唐的江山考量。当年的蜀王才是储君最好的人选,在下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至于不杀张亮,也正是为了使长孙家有所忌惮。此时杀了张亮,就算能在陛下面前搪塞过去,岂不也正合了长孙无忌的心意?陛下也必定会更加忌惮微臣,恐怕到那时,就算娘娘和太子有心力保,微臣也断难有活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