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朕记得,你先前是反对立杨妃的,怎么如今又改了主意?”李世民似笑非笑的看着大舅哥。
长孙无忌脸上一阵木然,毕竟浸淫官场多年,这脸皮的厚度倒是练得不赖。
略一沉吟,就恢复如常,抬头振振有词。
“过去臣之所以反对,是害怕前朝势力死灰复燃,毕竟杨妃身份特殊,不得不有所顾虑。如今,老臣思虑再三,杨家后人已在开国大战中被各方势力屠戮待尽,杨妃又蒙陛下多年圣宠,其子又被封为太子,对陛下自然是感恩戴德,心悦诚服。即使再有前朝势力,想要借杨妃娘娘成事,恐怕娘娘也断然不会同意。加之娘娘为人聪慧,驭下有方,把太子教导得更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因此,立杨妃娘娘为后,可谓众望所归,还望陛下明察!”
长孙无忌一通马屁,拍得李世民都在心里不禁感慨:“看来大舅哥是听懂了自己的心里话呀!”
他之所以把太子妃的位置许给了长孙氏,也正是为了此事。只有这样,长孙无忌才会心甘情愿的把杨妃扶上去。
为了李唐的江山永固,如今应该防范的洽洽是韦家人。
“朕答应你,就立杨妃为后,王德,立刻命人起草昭书,立淑妃杨如意为中宫皇后。”
“诺。”王德朗声回应。
李世民再次闭上龙目,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长孙无忌脸上阴晴不定,已经大概猜出了皇帝接下来的心思。
皇帝施恩完,到了抛出真正难题的时候了。
正当他忐忑不已之时,就见李世民睁眼盯着他,眼中透出了凌厉的杀机。
“辅机是朕最信得过之人,有件事,朕一直埋在心底,犹豫再三,今日请辅机为朕一决。”
“陛下请讲!”长孙无忌心里咯噔一声。
就听李世民说道:“朕死之后,襄国公孟凡该当如何处置?”
“不知附马何罪之有?致令陛下有此一问。臣亲眼见附马随驾出征,立下汗马功劳。附马更曾以多年前,救拔关中百万生民。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军中,都有极高声望,臣听闻陛下无故将附马锁拿下狱,已甚为震惊。今日听陛下此语,更是惊骇非常。如此有功之人,不赏尚且有过,何故欲加害之?臣为陛下不取也!”长孙无忌义正言辞。
李世民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疑道:“前些日子,朕还听闻国舅与附马有隙,今日看来,简直一派胡言。没想到辅机对朕的附马,竟也有如此高的评价。”
“并非老臣有意奉承,附马声望日隆,是其自身之功,与老臣何干,还请陛下明察,千万别错杀了忠良啊!”长孙无忌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心情万分复杂。
一方面,他对襄国公十分忌惮,恨不得他立刻就死。
另一方面,他得到的越多,就越怕襄国公捅了篓子,把他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尽数毁灭。
所以,他必须忍着心里的不适,也要维护襄国公。
“难道真的是朕错了?”李世民心底不禁一阵错愕。
“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朕已有主张。”李世民神情复杂的看向长孙无忌,“辅机呀,既然你我两家再度联姻,将来你少不得要帮朕看顾好太子。太子年少,做事难免会有所疏漏,你要时时提点,好生从旁协助。朕会命人传话给太子,让他从此后对你事之如父。今日就到这里吧,朕累了,你也站了好半天了,回去吧!”
“老臣谢陛下天恩!老臣告退,望陛下时时珍重龙体,切不可太过操劳。”
长孙无忌伏地哭别,迤迤然出宫去了。
李世民望着长孙无忌的背影消失在殿角,收敛了脸上的凄容,正色道:“王德,传鄅国公张亮来见朕。”